新聞眼/月球南極尋水 月震阻探勘
月球南極被懷疑存在水冰,各國爭相一探究竟,去年8月印度「月船三號」、今年2月美國「奧德修斯號」任務皆著陸於月球南極附近。但研究指出,隨著月球內部冷卻、體積收縮,月球地表因此產生斷層,這可能引發月球上的地震「月震」或山崩,威脅未來月球上移居者或儀器。
月球縮水 斷層引發震動
美國未來載人登月任務「阿提米絲三號」已將目標鎖定月球南極地區,中國亦有在該地打造居住地的計畫。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近期一份美國航太總署(NASA)贊助的研究敲響警鐘:月球「縮水」時,表面摺痕引發的「月震」可能持續數小時,月球南極也受影響。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是美國航太博物館地球與行星研究中心榮譽資深科學家瓦特斯。他指出,月球隨著處於熔融狀態的外核冷卻而縮小,內部體積會改變。
由於月球表面容易碎裂,收縮時的拉扯引發破裂,即地質學者所謂的斷層,懷疑是月震來源。
瓦特斯的新研究1月刊登於「行星科學期刊」,其中透過NASA月球軌道探測器(LRO)收集的資料,將一起具威力的月震和月球南極的一系列斷層連結起來。該起地震是由阿波羅計畫的太空人逾半世紀前留下的儀器所測得。
未知數多 並非一片寧靜
瓦特斯說,阿波羅地震實驗的四個地震儀運作約七年,可藉以得知有多起淺層月震,但無法知道確切來源。
他表示,這些地震儀測到的最大型淺層月震,正是發生在月球南極附近,前述斷層被懷疑是最可能來源。
瓦特斯說,相關發現並不是要警告任何人或勸阻探索月球南極,而是要提醒月球並非一片寧靜祥和。
該研究共同作者、NASA行星科學家韋柏則說,該研究的發現不會影響阿提米絲三號的著陸地點選擇過程,因為難以準確預測月震衝擊特定區域的頻率,「強烈淺層月震並不頻繁,對月球表面短期任務的風險偏低」。
未參與前述研究的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地球物理學榮譽教授中村吉雄(譯音,Yosio Nakamura),並不認同淺層月震是因為接近月球表面的斷層滑移所造成,指出阿波羅計畫資料顯示相關現象源自表面下數十公里,「我們仍不知道淺層月震的成因」。
中村表示,無論月震原因為何,對於未來的登月任務確實可能產生潛在風險,需要更多相關資料。
移居有夢 中俄擬建電廠
而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署長波瑞索夫(Yuri Borisov)則在日前表示,俄羅斯與中國正在考慮從2033年至2035年在月球上建造一座核電廠,這項建設讓人類有一天可能可以在月球上建造定居點。
他說,太陽能電池板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力來為未來的月球定居點供電,然而核電卻可以。「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這項計畫應該以自動模式完成,沒有人類在場。」
波瑞索夫也談到俄羅斯建造一艘核動力貨運太空船的計畫。他說,除尋找如何冷卻核反應爐的解決方案外,與該專案有關的所有技術問題都已解決。
俄羅斯官員先前曾公布其雄心勃勃的計畫,希望有一天在月球上採礦,但俄羅斯的太空計畫近年來遭受一系列挫折。
隨著「月球25號」(Luna-25)探測器在去年墜毀後,俄羅斯47年來的首次月球任務失敗。莫斯科表示將發起更多月球任務,然後探索俄中聯合載人任務,甚至是建造月球基地的可能性。
中國上個月表示,其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實現載人登月,將第一位中國太空人送上月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