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FedEx送貨路線被駭 竊盜集團專挑新款iPhone下手

感恩節假期提早收盤 道指史指創新高…今年最佳單月

考古豬牙結石成分 中國學者揭開華人靠養豬對抗排華

1881年至1910年間,兩名華人在洛杉磯舊華埠附近處理一頭豬。(Lisa See Collection/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881年至1910年間,兩名華人在洛杉磯舊華埠附近處理一頭豬。(Lisa See Collection/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環境對華人移民並不友好,除了1882年出台的排華法案阻止華人勞工進入美國,在美的新華人移民也面臨著社會和政治各個層面的壓迫—他們被視作搶本地人工作、生活習慣低人一等的人,處處受困。最近,一份由華人學者主導的考古發現顯示,這個歷史時期在洛杉磯的華人移民,通過養豬這個方式,不僅避開了移民限制,還實現了經濟自足和資源共享,得以在美國落地生根。

33歲的王佳靜是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目前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擔任人類學助理教授,是來自中國杭州的人類學考古學家。此研究今年發表在「美國古物」期刊。她與格林奈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的歷史考古學家伍穎華(Laura Ng)在加州聖伯納汀諾博物館做關於華埠的考古項目時,無意中發現了一箱挖掘於該地的豬骨頭,「我以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史前考古,牙結石的分析是比較重要的手段。當時我就知道,通過豬的牙結石一定能分析出一些跟食物相關的線索」。

王佳靜說,牙結石上的食物殘留,可以指向其主體的飲食習慣;而對這一時期出現在華埠的豬牙結石的成分分析顯示,這些豬吃了許多稻糠。結合歷史資料,除了華人的養豬場,沒有其他群體使用稻糠作為豬飼料。

王佳靜(右)與研究合作者、格林奈爾學院的歷史考古學家伍穎華(Laura Ng)在...
王佳靜(右)與研究合作者、格林奈爾學院的歷史考古學家伍穎華(Laura Ng)在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考古。(王佳靜提供)

在排華法案時期,華人勞工受到諸多移民限制,而通過養豬開肉鋪獲得商人頭銜的新移民,即可避開這項歧視性的政策。王佳靜的研究還發現,養豬不僅給華人移民提供了法律上的幫助,豬肉鋪還讓華人實現自給自足,不僅能夠為同胞提供食物來源,還充當了旅館、銀行等的社會功能角色,實現了華人移民之間的互助。

達特茅斯學院人類學助理教授王佳靜。(王佳靜提供)
達特茅斯學院人類學助理教授王佳靜。(王佳靜提供)

研究方向一直著重在中國史前考古的王佳靜,在研究近200年內美國華人移民歷史的過程中,找到了科學考古方式的新意義。她在對比了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獻之後發現,目前美國社會對於排華時期的文獻,都由當時掌握權勢的人譜寫,而無話語權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聲音和生活並沒有被記錄下來。這份研究的發表,彌補了社會不平等背景下在美華人歷史的缺失。

「英文主流歷史文獻中,華人的聲音比較少。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研究非常有意義。排華法案雖然對華人移民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但他們很多人留了下來,並且為美國經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通過研究豬牙結石上的食物殘留,王佳靜得出豬飼料主要是稻糠的結論,進而判斷是由華人...
通過研究豬牙結石上的食物殘留,王佳靜得出豬飼料主要是稻糠的結論,進而判斷是由華人飼養。(王佳靜提供)

王佳靜在中、美都有豐富的考古經驗。她自史密斯學院修讀人類學和藝術史後,在史丹福大學獲得考古學博士學位。在博士生時期,王佳靜主導的考古項目,在中國陝西米家崖遺址找到5000年前中國人釀酒的證據。此研究於2016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後,在中、美都引起不少討論。

王佳靜作為在達特茅斯學院人類學系中唯一的華人教授,從食物的角度切入進行人類學考古,她獨特的研究方向也吸引了許多亞裔學生選課,比如她的一門食物考古課程,作業之一是要求學生通過古法釀酒,體驗跟考古有關的食物文化的奧妙。她也希望能夠吸引和培養更多對中國考古有興趣的學生。

1990年,洛杉磯舊華埠的豬肉鋪Sam Sing Butcher Shop(圖右...
1990年,洛杉磯舊華埠的豬肉鋪Sam Sing Butcher Shop(圖右下)。(Security Pacific National Bank Collection/Los Angeles Public Library)

華人 移民 華埠

上一則

華裔督察蘇俊安 入選退伍軍人名人堂

下一則

影藝之都╱好萊塢首位華裔女導伍錦霞作品 襁褓中的李小龍曾出現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