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曾挺太陽花、舉中華民國國旗 安溥手寫字賀中國國慶

南加華人在餐廳消費索收據 被要求額外付費

每周一書/《吃的藝術》顛覆味蕾的想像

《吃的藝術:42個飲食行為的思考偏誤》
《吃的藝術:42個飲食行為的思考偏誤》

《吃的藝術:42個飲食行為的思考偏誤》一書徹底顛覆你對「吃」的想像,讓你吃得更聰明、更知性、更享受。

鋪天蓋地的產品廣告和健康常識,令大腦無法正確思考,讓我們不自覺地瞎吃又瞎買。本書作者從行為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學、經濟學、飲食文化的角度切入,搭配令人會心一笑的全彩插圖,闡述大腦、潛意識和種種外力如何影響人類的感官體驗、品味和食欲,以及我們該如何重拾飲食的主控權。教你破除飲食迷思,做個聰明的吃貨。

「法蘭克福匯報」(F.A.Z.)書評寫道「作者梅蘭妮‧穆爾與狄安娜‧馮寇普聯手打造這本《吃的藝術》,指出營養趨勢雖然不斷推陳出新,我們卻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喜歡某些食物,不喜歡某些食物?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已經飽了?飲食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心理又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抉擇?此書從行為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領域的角度解析我們的味覺,以及飲食層面的大小事,這些驚人的事實不僅左右了我們的健康,更關乎我們能否盡情享受『吃』這件事。」

鄭國威在「專文推薦」中提到:

科學家每天都在問自己三個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中午要吃什麼。

好吧,上面這句話是胡扯的。但不只是科學家,在看這本書的你可能也跟我一樣,每天都在苦思那最後一個問題。

像我一樣每天中午都外食的上班族很多,我跟同事甚至討論過要不要乾脆轉行去做「中午要吃什麼」 App ,因為不但自己每天都用得著,而且比起科學傳播市場大不少。可惜我們動作慢。你只要上手機應用程式市集去搜尋,會發現類似的 App 已經好多個。

即使如此,每天還是都得吃,而每次吃之前,就得綜合無數條件,做出風險不明的抉擇,這實在是把現代人逼得有點緊。我們在吃之前得要處理的認知關卡並不只是如此。一下子生酮飲食紅了,一下子防彈咖啡夯了;一下子超級食物紅藜誕生了,一下子冷壓果汁高尚了;一下子有人說只該吃菜,一下子有人說只該吃肉;一下子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一下子早餐最好少吃甚至別吃;一下子有人說該多吃魚,一下子有人說不該吃魚,當然也有人說要沒魚吃了,準備開始吃蟲補充優質蛋白質吧。

如果你也被這些不請自來、徒增困擾的資訊搞得想吃土,那麼就先來嗑這本《吃的藝術》吧。

(本欄由紐約世界書局提供,購書專線718-445-2665轉1)

App 咖啡

上一則

歷史地標/地基流失 旅人教堂不得不拆

下一則

移民故事/兩度移民、漂泊三地 憶溫暖的手拉一把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