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的的喀喀湖、馬丘比丘…探秘魯高海拔仙境
秘魯好玩的地方多在3000公尺以上,主要景點包括利馬Lima、庫斯科Cusco、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普諾Puno以及的的喀喀湖Titikaka Lake、另有亞馬遜熱帶雨林。其中的的喀喀湖海拔最高有1萬2507英尺。
利馬是秘魯的首都,位於太平洋沿岸,海邊景點愛情公園El Parque Del Amor,和西班牙的高第藝術公園十分相似,當然品質明顯沒有高第公園超群,但也十分親民有趣,園中有一巨大裸男裸女相擁接吻的雕塑,生猛粗獷,有印加人的味道,讓人流連忘返。
第二天我們開始往山區出發,搭乘飛機飛往庫斯科古城,一個充滿魅力和歷史的旅遊勝地,庫斯科曾經是神祕的古印加文明的中心。到了此地已是海拔1萬1152英尺,庫斯科是秘魯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城市,位於安第斯山脈,古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擁有豐富的歷史,保留許多印加時期和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建築和遺跡。西班牙人無法居住高原地區,所以後來遷都利馬。
抵達後先品嘗當地美食,庫斯科的美食文化獨特,包括豐富的安第斯風味菜餚,如燉豬肉Chicharrón和玉米酒Chicha,還吃了羊駝肉Alpaca meat。看著窗外美景,山脈青蔥翠綠連綿不斷,山谷的村落在陽光下燦爛,美食美景當前,我們享受著眼前的幸福。
當地人喝的紫玉米汁Purple corn juice和可可葉茶Coco leaf tea,據說可以防止高山症。此地的大玉米,又肥又糯,羊肉、蕃薯、馬鈴薯、南瓜、玉米湯也很好喝。餐廳內的小樂隊演奏當地的樂曲,沒想到還來了一首中國歌曲。我們除了在餐廳以及許多的景點,都會聽到一首十分經典又熟悉的曲子,而這個曲子則是呈現出印加人無限的感傷。
這首享譽世界的秘魯名歌「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原版據傳是基於秘魯自由戰士Tupac Amaro的故事。1780年,他在一場領導反抗西班牙人的起義中被害,死後變成一隻巨鷹Condor,永遠翱翔於安第斯山上。秘魯人民藉此體現對自由的追求不息,而歌名的直譯就是「雄鷹在飛」。長久以來,秘魯民族主義者都認為,秘魯不是屬於白人和外國人的,而是屬於安第斯山東麓的印第安人的。「老鷹之歌」的詞曲作者當年正是在安第斯山礦區目睹了秘魯勞工反抗外國企業主壓榨的血淚鬥爭後,寫下了「 老鷹之歌」。
而這一首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南美秘魯民歌,我第一次聽到則是由保羅‧西蒙Paul Simon用英文翻唱的。1965年,歐洲著名的「印加民俗樂團」再度灌錄此曲,恰巧被到巴黎旅行的保羅‧西蒙聽到,一時興起填上英文歌詞,回到美國出版成唱片,於是「老鷹之歌」If I Could(El Condor Pasa)於1970年風行全球。這首秘魯人們用來表達他們緬懷英雄的曲子,保羅‧西蒙讓全世界都聽到,這首旋律已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印加遺址 鬼斧神工
庫斯科最著名的是Sacsayhuamán堡壘和印加石牆,也是前往馬丘比丘的主要起點及入口,我們穿梭在世界著名的印加遺址的巨石之中,每塊巨石緊緊相連、沒有縫隙,可見當時的鬼斧神工。此地有許多傳統節慶和文化活動,如6月24日太陽節Inti Raymi,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印加節日。周圍的山脈和山谷提供了壯觀的自然景觀和多種戶外活動,如徒步旅行和山地自行車。我們住在城市中的建築也融合了印加和西班牙殖民風格,許多建築使用了印加石砌技術,展示了非凡的建築工藝。
參觀印加王朝留下來的神殿Saqsaywaman,絕大多數的神殿都已經被西班牙人毁滅,上面蓋上了天主教堂,他們強迫印加人相信天主教,當時不知道犧牲了多少為神殿而戰的英雄好漢。而這個神殿上面也已經被摧毁,下面的石頭則被西班牙人拆下來蓋自己的教堂及宮廷。
秘魯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是我人生夢寐以求的景點,被選為世界七大奇觀的印加帝國遺址。我們清早5點鐘就爬起來乘露天觀光小火車Peru Rail上山,火車頂是玻璃天花板,可以看到碧藍天空以及青翠山林。接著就是乘環山公路巴士,下了巴士之後接著就是爬山。上山不久便見到了馬丘比丘,魂牽夢縈,美夢成真,教人驚嘆,有如走進一張巨型風光照,眼前宛如人間仙境。
祭師神殿 完美保存
原以為遺址只能遠觀不能近瞧,沒有想到我們的導遊極有耐心,每一塊景物都細心解說。在這裡見到了印加人用巨石製作的神鷹,展翅在馬丘比丘古蹟的中間。古城建在懸崖峭壁上,分成數個區域:墓地 、監獄、生活區和神殿區,全部由原石砌造、工藝精湛,體現了當年印加王朝的盛世輝煌,是當年印加帝國的聖地,最高祭師居住的神殿。
馬丘比丘是一個尚無人破壞的遺址,當年西班牙人要攻占馬丘比丘,此地居民逃出時破壞了上山的路,因此沒讓西班牙人得逞,今日才能保持原貌。許多人來此走印加古道,約要四天完成,印加古道Inka Trail吸引著全球各地的登山者,登馬丘比丘印加古道的四天,每一位登山者都有二至三位挑夫,不但背登山客的行李,還要背帳篷以及床墊,我看導遊雄壯威武大隊的照片,竟然還有大㕑隨團,餐餐美食。
遊覽印加峽谷Inka Canyon,周圍的山峰多在5000公尺以上,山頂終年積雪景色非常壯觀,此城古老的農產品集市而聞名,這裡也可見到當地人用駝馬載運貨物。許多遊客選擇在此過夜,晚上可以看到無限繁星,印加峽谷寬闊無邊有如豪邁神鷹展翅飛翔。「老鷹之歌」又在耳邊響起,濃郁安第斯民族特色和奔放不羈的歌詞,喚醒秘魯民族認同感、反抗殖民主義的政治意義。
圓形梯田 農業藝術品
過了峽谷再往聖谷中的Salineras de Maras鹽田前進,在印加帝國時期就以出產鹽而興盛,並擁有3000個以上的「鹽田」,產量非常豐富。而此地有400個鹽田池,每一片池都有自己的主人。平均每個月可以製造出150公斤的食鹽,而最好的鹽是粉紅鹽,大約10天可以完成生產。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大包小包的粉紅鹽大家背回家。
在山原景色的伴隨下繼續前往印加帝國農業的實驗室,Moroy梯田更是古印加帝國的農業藝術品,深度150米的農業用圓形石梯,其深度形成梯田的溫度差異,以便生產出各種不同的農作物。古老的印加帝國在此地耕種玉米,這些圈圈畫得真是完美。路旁有人用特大的排笛吹奏著「老鷹之歌」,這寧靜深邃、讓人心境明澈的曲子在空中飄揚,好像看到了那隻大老鷹在天空遨翔,伴隨我們回家。
從庫斯科乘飛機去普諾,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航行湖泊——的的喀喀湖Titikaka的主要入口。去普諾還得先飛回利馬,一去一來,都是因為所有秘魯轉機都在利馬,而另外一個選擇就是乘十個小時的小火車。普諾是位於的的喀喀湖的湖畔小鎮,比拉蕯還要高,的的喀喀湖為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湖上有許多浮島,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烏魯斯人用蘆葦建造的浮島。我們乘船遊覽的的喀喀湖的兩座島。
蘆葦浮島Uros,島本身用蘆葦草建成,並以幾枝竹枝插在水底以固定位置,居住其上的Uros島民仍保有原始而傳統的秘魯生活。繼續探訪Taquile島上的原住民。這裡是一個土著社區,大約有400戶人家,仍然遵循著16世紀的傳統生活著,信奉著印加人的生活信條。午餐是Quinoa湯、燉牛肉和鱒魚,吃著島民捕來的魚,我們從另一個世界來,無法想在島上的居民世世代如此生活。
高原上,擁有壯觀的自然景觀和清新的高原氣候,在湖遠遠的另一端可以看到玻利維亞皇家雪山Royal Mountains of Bolivia,天幕下的銀峰雪色,每座山峰都在5000公尺以上, 大雪山如峰起伏,巍峨壯麗,遠眺震撼人心。
亞馬遜河 物種豐富
此行的最後景點是秘魯亞馬遜叢林地區,飛機抵達最大城市-伊基多斯Iqotos,這也是這次行程的重要景點,乘車前往碼頭,亞馬遜河流域40公里的CIEBA TOPS。亞馬遜雨林覆蓋了約550萬平方公里,橫跨9個南美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水量最大、流域最廣的河流,貫穿雨林長達約6400公里。
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一些全球唯一的稀有物種,如亞馬遜粉紅河豚、樹蛙和毒箭蛙。我們遊船觀鳥,總覺得導遊的眼睛特別雪亮,林內有何飛鳥及動物,他一眼就看到。
盼望已久的食人魚釣魚之旅來臨,有經驗的船夫將船隻停泊在一處水草海域,為我們鉤上血淋淋的生牛肉做餌,食人魚個個橫衝直撞來咬,不一會兒,牛肉就被咬光了。要釣上魚得靠技術,天時地利人和巧妙的順勢用力一拉,魚才能上鉤,不然就是做善事送牛肉。我們釣了不少,大部分都放生,但也帶回去一些讓大㕑為我們做晚餐。
亞馬遜河日落極美,但真的得碰運氣。
晚餐過後夜遊亞馬遜熱帶雨林,繁星點點,手機竟然可以拍到銀河。要離開雨林,臨行前依依不捨,導遊帶我們探訪亞馬遜原始森林,徒步走在美麗的原始熱帶雨林保護區、林中古木參天,植物茂盛、咖啡、可可和橡膠樹左左右右,不小心會踩到色彩鮮豔的香菇,或是撞到毒葉及其枝條。
這次旅行運氣很好,全程陽光普照,十分順利。只是一路上被高原反應打得七葷八素,好玩是好玩、辛苦也挺辛苦,去之前一定帶足高山症的藥。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