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世紀改變 盤點巴奧的突破與爭議
經過百年等待,2024年奧運重返花都巴黎,這兩周半不管是賽事組織理念、選手們的精彩表現、賽場上的各種插曲,無不驚奇連連。11日閉幕式後,美聯社整理本屆奧運的突破與爭議。
因地制宜 打破常規
這是巴奧組織委員會的非正式座右銘,他們致力於削減碳排、改進各項做法,讓這個歷史悠久的運動盛會不再不合時宜,如奧運聖火台使用電力和LED燈條呈現燃燒效果。興建昂貴的奧運場館的傳統也大幅改善。大部分場館在奧運結束後便淪為廢墟,但巴奧廣泛使用現有或臨時場地。如游泳賽事便在可拆裝游泳池中舉行,之後將重新安裝在巴黎區的一個小鎮上重複利用;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也成為擊劍和跆拳道的比賽場地。這顯示奧運可以因地制宜,而非逼迫主辦城市適應「奧運模式」。
唯一專門建造的體育場館是位於塞納-聖但尼(Seine Saint-Denis)的新水上運動中心,這裡北郊是法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游泳池短缺以至於許多孩子都不會游泳,多虧奧運其泳池建設才趕上該省較富裕地區的水準。
雄心過激 選手抱怨
減碳環保、永續發展、減少浪費的初衷固然立意良善,但後果便是選手們大力抱怨環保紙板床、沒有空調的房間以及素食餐點。
洗刷塞納河的汙濁名聲亦是一場空,巴黎市長投入14億歐元(約15億3000萬美元)的整治費也圓不了在塞納河游泳的美夢,原定在此舉辦的男子鐵人三項賽也不得不延遲。
此外由於2015年多次遭受極端主義襲擊,這次盛會實施大規模安全措施,卻讓鄰近商家蒙受損失;法國當局也空前廣泛地利用反恐法的自由裁量權,阻止數百名「潛在危險人士」,但通常是少數族裔被針對。新的人工智慧輔助監控系統也被批評者認為恐留下警察濫權的後遺症。
性別爭議 亟待改革
最後,性別爭議也是本屆奧運的低谷,包括被質疑非女兒身的台灣拳擊手林郁婷、阿爾及利亞選手克莉芙(Imane Khelif),以及開幕式中變裝皇后與LGBTQ的創意表演橋段,在在顯示進步與改革並非一蹴可幾。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