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杭特拜登逃稅案再遭撤銷 法官批:憲法未給總統重寫歷史權力

湯普森一家住明州150萬豪宅 妻:有人在威脅他

升學規畫/2024年大學申請回顧 太戲劇

高中畢業意味著人生邁向新階段,許多孩子將步入大學的校門,進一步深造。 (美聯社)
高中畢業意味著人生邁向新階段,許多孩子將步入大學的校門,進一步深造。 (美聯社)

2024年大學錄取非常具有戲劇性。

★首代貧困生 錄取標準升

華人第一代貧困生的錄取標準大幅提升。這是家長對前幾年升學政策的一種因應。有些家長對家裡收入和資產進行了調整,使得自己的年收入符合低收入標準,讓現有的家庭財務申報符合貧困生要求。另外,一些家長即使有過大學教育背景,也選擇不申報,讓孩子可以用第一代大學生的身分申請大學。尤其很多新移民因為語言不通,教育背景沒有被認可,從事的職業和原來的大學教育毫不相干。

當然這裡最主要的因素是大學前幾年對中產階級學生的趕盡殺絕,迫使學生必須以第一代貧困生的身分才能有機會進入名校。這個類別學生的增多,水漲船高。整體而言,即使第一代貧窮生也需要有較紮實的比賽研究成績,才能入名校的法眼,錄取標準儼然上調了一個等級。

學術性向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SAT)的評估效果回歸,儘管大學繼續聲稱放寬SAT成績要求,但多數華人子弟都考了不錯的SAT成績。這種情況下,SAT成績不夠好或者因此而無法遞交的人的確在錄取上比較吃虧。這個現象在2023年錄取就已經出現,而從2024屆我觀察到的案例,SAT比較弱的學生,即使是第一代貧困生在錄取上也無法施展優勢。

近來陸續有名校正式恢復「提交SAT」的申請要求,進一步確認了SAT在評估上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推動SAT有兩大因素,第一,研究顯示SAT成績和學生進入大學以後學習能力非常相關,低分的學生即使進入大學也難以生存。他們入學以後的成績,是否能順利完成學業,從申請時的SAT成績就可以預估出來。大學沒有理由放棄這個一個可靠的參數。

★名校重拾SAT 有利於甄別

第二,原來反對SAT的理由是該考試可能更偏向富裕家庭學生,而貧困生因為沒有錢補習或考試表現不好。但這個理由目前被新的科學研究質疑,因為發現相對於大學參考的其他指標,例如課外活動,標準化考試對貧困生更友善。網路或慈善機構紛紛推出免費輔導,使得貧困生和富裕學生在SAT成績上差距,反而沒有其他因素,例如課外活動那麼大。標準化考試更能幫助大學甄別有實力的貧困生,這一點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等名校重拾SAT的強勁理由。

成績平均績點(Grade Point Average, GPA)繼續起到初步篩選的作用,因為大學繼續收到創歷史紀錄的大量申請。GPA不過關的學生,其申請多數過不了第一關,從而沒有機會被錄取委員會討論而直接放棄。這些學生或許有不錯的標準化考試成績,甚至課外活動也做得風生水起,但這些亮點都可能因為GPA不過關,而沒有展示的機會。

有些學生和家長誤以為出色的課外活動可以彌補GPA上的不足,這是對全面考察的誤解。所謂全面考察是指光GPA還不夠,課外活動也在考察範圍內,但不是說GPA可以用其他因素來替補。

最高法院對於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AA)的否定,在提早申請一輪,並沒有使得大學錄取更多的華人學生。相反,這個法律裁決受到絕大部分大學的抵制。

在無法直接以膚色為理由錄取學生的情況下,各大學都推出了各種所謂多元化的文書題目,邀請申請人分享他們生活文化背景和特殊的個人經驗,以個人故事來判斷申請人的身分,是否屬於弱勢。尤其在提早申請階段,華人學生不但沒有得到更多的名額,反而被名校單獨挑出來,全面封殺。除了一群第一代貧困生有幸被錄取以外,家庭背景較好的學生被錄取的機會比往年還要少。

這個嚴峻的情況基本上複製了2021屆早申的錄取。當時正值疫情肆虐之時,加上「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推波助瀾,各大學都擔心招不夠弱勢學生來滿足他們多元化的指標。於是在早申期間瘋搶第一代貧困生,並專門把名額用來招募他們往年沒有留意的普通高中。

2024屆的情況和當時有相似之處,只是2021屆大學不確定疫情對招生的影響,而2024屆大學則是不確定最高法院裁決對於招生多元化的影響。所以各大學在早申期間,都採取了保護性措施以確保他們的多元學生群體。這兩屆的早申錄取可以說華人中產階級學生,除非個別優秀到天花板級別的,基本上被無差別拒絕。

以哈衝突帶來的政治動盪在名校延燒,哥倫比亞大學反猶挺巴的示威學生安營紮寨,備受矚...
以哈衝突帶來的政治動盪在名校延燒,哥倫比亞大學反猶挺巴的示威學生安營紮寨,備受矚目。(美聯社)

★名校挺巴學運 帶來反思

不過就在這些優等生處於絕望的時候,在常規申請放榜季節,他們迎來了疫情以後第一個錄取大豐收。

這個戲劇性的逆轉,我個人認為和最高法院判決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源自於去年10月的以哈衝突。這事件導致了美國各名校的政治動盪,隨著哈佛和賓州大學校長被國會質問,校長辭職,大學因為保護猶太學生不力而面臨捐款大戶的抵制,一股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反思席捲全國。大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大學生是用來被利用推動政治運動的,還是回歸教育本身,做科研、培養人才?如果出於政治目的,大學盡可能招募各種背景的人,進行所謂多元化,而致學術水平於不顧。企圖以一己之力扭轉所謂社會分配不公,強行把所有人的終點線拉在一起,不管他們原來起點的明顯差距。

民調顯示,超過六成民眾認為,大學招生時應考慮種族;圖為哈佛大學學生在最高法院外面...
民調顯示,超過六成民眾認為,大學招生時應考慮種族;圖為哈佛大學學生在最高法院外面支持平權法案。(美聯社)

在這個反思過程中,以猶太人主導的名校捐款大戶,包括華爾街的用人大戶,扮演主導角色。同時美國大學不得不和其他民眾一起面對經濟危機,政府削減教育預算,通貨膨脹高漲,而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不是面臨財務問題就是面臨理工科專業簽證受限問題。他們留下的學費空白必須要本地中產階級家庭來彌補。這時人畜無害、乖巧懂事的華人中產階級孩子成了大學的心頭好。

哈佛校長蓋伊(左)與賓大校長馬季爾(右)因校園內發生反猶事件,相繼下台。(美聯社...
哈佛校長蓋伊(左)與賓大校長馬季爾(右)因校園內發生反猶事件,相繼下台。(美聯社)

不過,今年非裔和西語裔的申請人依然在錄取上獲得照顧,我們聽到的他們錄取案例依然享有SAT超低分錄取。所以最高法院的裁定,沒有從根本上扭轉種族在錄取中的影響,具體各大學如何執行最高法院的判決,還需要打官司的組織進一步跟進。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小範圍的觀察和分析,具體錄取數字應該仰賴更大範圍的統計說明。

★全額付學費 有錄取優勢

上述的因素究竟只是短期影響還是可能延續到以後長期的升學政策,我們還無法判斷。只能看以後政治風氣的走向。常常有家長問「我孩子這樣的情況大概能去什麼樣的大學」,這個問題的前提假設是下一年錄取的基本情況和以前一樣;但像疫情、最高法院的裁決,以及以色列的局勢都會對大學錄取產生根本的影響。理論上說,沒有人能夠準確的預估這些非常規因素。

能夠支付全額學費的學生,錄取優勢從2023屆開始就表現出來,尤其在排名三、四十左右的大學。可能和國際生申請下降有關,大學更需要依賴國內學生的學費收入,目前高漲的通膨還有持續的經濟衰退都是極大的助力。

同時,各大學也面臨兩大經濟壓力,第一,整個政治情勢在迫使各大學招募更多低收入群體,因此需要提供大量的資助。第二,國際生的來源,因為中國經濟衰退和中美關係的緊張直接導致理工科學生簽證困難而受限。大學可能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國內全自費學生的名額,來平衡財務支出。這些都進一步推高大學費用,從過去的六、七萬元一年,逐漸提升到逼近10萬元一年。

考慮到這個收費是家長稅後繳納的,對中產階級家庭負擔不是一般的重。近年來,一些中產階級家長反映,如果接近每年近10萬元的支出用於藤校級別的本科教育,那麼家長還願意勒緊褲腰帶支持孩子,但這項投入如果是給排名三、四十開外的大學,家長會猶豫這些大學和本地公立大學之間的差距是否值得三倍的費用。

紐約州立大學一般費用在3萬元一年,市立大學是7000元一年,和私立大學全學費差距非常大。所以在經濟衰退中,如果孩子成績不高不低的,家長願意出全額學費可能在這一檔大學錄取會機會大一點。當然有關大學費用的預算最好全家達成共識,這樣比較好以後有協商的原則。

★今年畢業生 如何應對

在這樣的變化中,2025應屆高中畢業生可以考慮的因應策略是:

1.和自己學校輔導員進行溝通,認真了解他們的專業觀點,尤其在錄取形勢和選校方面遵循他們的建議。如果老師認為某些大學孩子不太可能進,真的需要慎重考慮,可以放在常規申請中,而不是提早決定(Early Decision, ED ),否則等於浪費一個ED的機會。當然輔導員不是算命先生,也未必能拿得準今年錄取變化,但他們會協助你制定一個相對完善的申請名單,以應對各種可能性。

2.調整自己的期望值。華人孩子都是很有抱負的,無論學生還有家長都對將來進入的大學有自己的想法和預期。但這裡不得不提醒大家面對現實,政治風氣和大學招生政策的改變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量在現有條件下爭取到最好的錄取結果。高中常用的申請大學Naviance系統裡的GPA和SAT數據都是往年累積下來的,不只是反映去年的情況,在大家使用該系統鎖定自己的選校的時候,請給自己留一點空間。

孩子需要學習如何根據變化的情況進行自我調整。每年學生中有一些就是在ED結果出來以後,看到形勢非常不好,在ED2選校時及時進行調整,結果不錯;但另外一些孩子抱著常春藤學校的念想不放,堅持不ED2,常規申請的競爭白熱化,最後結果更不理想。

3.充分使用ED和ED2的申請機會。除非個別的學生擁有挑戰大藤級別學校的實力,他們可以輕鬆碾壓同屆絕大部分學生,選擇有限制的提早申請(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REA)大藤,然後常規申請時放開申請。如果整個申請工作到位的話,最後即使進不了大藤,也應該有相當的機會進入一所不錯的大學。

但其他大部分孩子需要充分使用ED和ED2,因為這是最容易進入理想大學的途徑,絕大多數情況常規申請錄取不會超過ED或ED2。ED和ED2進不了的大學,常規申請時更不可能。尤其目前大學如此重視報到率,提早行動(Early Action, EA)和常規申請中錄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根據統計數據,目前ED錄取率是常規申請錄取率的二到八倍。所以大家應該把寶押在哪裡,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非常可惜的是前幾屆能夠充分使用ED和ED2的華人孩子非常少,現在許多大學把遠超過一半的錄取名額放在ED、ED2中。如果你錯過了這一大半,硬是要在常規申請時,跟無數申請人拚剩下這一小半名額,結果會非常慘。如果2025屆的學生想要有更好的入學結果,透過ED、ED2申請合理的目標大學是關鍵。

上面是指一般的情況,但如果有突發事件,可能會出現常規申請錄取普遍比早申好的情況。比如2024屆和2020屆,因為突發的疫情有許多人無法按照原計畫升學,空出比較多的位置給在等候名單的申請人轉正。

ACT成績與SAT成績一樣,是許多大學用來衡量學生的標準。(美聯社)
ACT成績與SAT成績一樣,是許多大學用來衡量學生的標準。(美聯社)

4.新版SAT考試推出以後,普遍反應是比舊版更難,平均分數更低。鑑於標準化考試成績的回歸,我們必須重視這些考試。

這裡強烈建議2025屆學生,如果還沒有理想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可以考慮參加美國大學入學測驗(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ACT)。坊間謠傳ACT不如SAT有含金量的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大學認可ACT考試,相較於新版SAT,ACT依然是紙本考試,網路上有大量複習資料可以參考練習,考出理想成績的機率大得多。

新版SAT考試將全面數位化,普遍反應是比舊版更難。(美聯社)
新版SAT考試將全面數位化,普遍反應是比舊版更難。(美聯社)

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2025屆學生不宜在標準化考試上戀戰,愈接近申請截止日期,學生會思想壓力愈大,反而影響考試的表現。

SAT 華人 疫情

上一則

升學規畫/如何進入理想大學

下一則

精打細算/申請大學獎助學金 新版FAFSA有哪些變化?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