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前5碼全中 芝華人聚居橋港區 開出百萬獎金兆彩

賀錦麗首場辯論使命很簡單:要挑對觀眾族群發聲

娛樂/獨立鬼片賣贏全明星 「長腿」出奇制勝

尼可拉斯凱吉在「長腿」飾演連環殺手,圖為他出席電影宣傳活動。(取材自IMDb)
尼可拉斯凱吉在「長腿」飾演連環殺手,圖為他出席電影宣傳活動。(取材自IMDb)

索尼影業發行的喜劇「飛月情海」(Fly Me To The Moon,又譯「登月大計畫」)前陣子上映,這部由人氣影集「安眠書店」(You)、「河谷鎮」(Riverdale)導演格里格伯蘭蒂(Greg Berlanti)執導、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伍迪哈里森(Woody Harrelson)聯合主演的新作原本是最被看好的重頭戲,首映卻只獲得1000萬美元票房,排在當周的周末票房榜第五位。

「飛月情海」涉及經久不衰的陰謀論熱門話題「阿波羅登月造假」事件,主打的其實是男女主演的情感互動,卻提不起民眾購票觀影的興趣,或許也再次證明:此類面向成年觀眾的傳統套路愛情電影已越來越難讓觀眾為之埋單。

金主蘋果不怕虧錢

「飛月情海」的製作成本據說超過了1億美元,以近期成績來看,回本難度相當之大。不過,這次的「冤大頭」是向來似乎都不怎麼關心經濟效益的蘋果影業(Apple Original Films)。之前他們投資的「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拿破侖」(Napoleon)、「阿蓋爾」(Argylle)等片都賠本。但他們在意的是品牌效應,是為流媒體平台Apple TV+增加吸引力,是為能吸引到名導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這樣的大牌創作者和史嘉蕾喬韓森這樣的好萊塢一線明星願意跟他們合作。

「飛月情海」海報。(取材自IMDb)
「飛月情海」海報。(取材自IMDb)

而近期表現優異的反倒是另一部低成本恐怖片——來自霓虹影業的「長腿」(Longlegs,又譯「長腿怪」),美國首映獲得2260萬美元票房,遠超預期。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在片中飾演連環殺手,而之前主演過「靈病」(It Follows,又譯「它在身後」)、神祕訪客(The Guest)等的「恐怖片專業戶」瑪嘉夢露(Maika Monroe)飾演追蹤他的聯邦調查局探員。該片目前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有著86%的新鮮度,深得媒體肯定,截至7月底,該片票房約6805萬美元。

根據發行商霓虹影業的說法,過去10年中,全美只有15部獨立電影的首映票房超過了2000萬美元,而「長腿」幕前幕後都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一線明星卻能躋身其中,實屬不易。

刻意隱藏凱吉演出

當然,說它沒有大牌明星加盟,對於尼可拉斯凱吉而言可能有些欠缺公平,畢竟,他也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得主(「遠離賭城」Leaving Las Vegas,1995)。只不過,近年來,被中國網友戲稱是「勞模」的尼可拉斯凱吉因為需要還債,頻繁接戲不太講究品質,電影作品口碑一路下滑,陸陸續續已拿到了八個金酸莓獎提名。

雖說由2021年的「豬殺令」(Pig,又譯「救豬行動」)開始,尼可拉斯凱吉的人氣有所回歸,但整體而言,尚且還沒能徹底扭轉觀眾心目中「爛片之王」的印象。所以,霓虹影業宣傳「長腿」時,其實故意隱藏了關於尼可拉斯凱吉所飾角色的不少細節,甚至連其具體扮相都沒詳細披露,為的就是不要讓觀眾預設立場。由最終的票房結果來看,這種做法也確實獲得了一定效果。

霓虹影業在今年早些時候曾經推出過一部由席妮史威尼(Sydney Sweeney)主演的修女題材恐怖片「鬼聖胎」(Immaculate,又譯「無瑕修女」),首映536萬美元票房,創下霓虹影業歷史最佳首映成績。最終,「鬼聖胎」拿到1560萬美元北美總票房,乍一看似乎並不驚艷,但算上海外票房,這部成本只有900萬美元的低成本作品一共收獲2720萬美元票房,已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鬼聖胎」是霓虹影業以約1000萬美元的價格從製片方黑熊影業(Black Bear Pictures)買下來的,霓虹影業投入的宣發費用並不多,因此272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在分成之後,肯定不會虧本。而這次的「長腿」,霓虹影業只負責北美地區的發行,收購費用據說只有幾百萬美元,算上宣傳費用,頂多1000萬美元左右,大大刷新了霓虹影業的票房紀錄。

在過去幾年裡,恐怖片一直都是最有票房保證的電影類型之一,但今年以來的情況卻令人感到相當失望。「天魔:惡之初」 (The First Omen,又譯「凶兆前傳」)全球票房5300萬美元;「暗泳」(Night Swim)全球票房5400萬美元;「噬血芭蕾」(Abigail)全球票房4200萬美元,表現都很普通。「長腿」的製作成本不到1000萬美元,光是首映票房就足以回本,盈利不成問題。

龍捲風暴」超熱賣 打破災難片紀錄

另一部票房大黑馬,要屬環球影業發行的災難片「龍捲風暴」(Twisters,又譯「龍捲風」),首映當周以出乎意料的8050萬美元位列,將同樣來自環球影業的動畫電影「神偷奶爸4」(Despicable Me 4)拉下榜首。這項成績刷新自然災害題材電影在美國票房上的紀錄,之前的紀錄保持者是20年前上映的「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又譯「後天」)的6840萬美元。

「龍捲風暴」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龍捲風暴」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該片上映前,業界對它票房的預測在5000萬美元上下,任誰都不會想到最後光是首映就突破8000萬美元。至於這次「龍捲風暴」成功的原因,有人將其歸於題材的勝利,因為眼下美國觀眾需要暫時逃離現實世界的「多事之夏」,也有人說是因為男主演格蘭鮑威爾(Glen Powell)已成為新一代的美國銀幕偶像,有大量粉絲衝著他而買票,據網路市調、統計公司comScore旗下的票務調查服務「PostTrak」統計,購票者中有24%為了在大銀幕看這位夢想男神。

「龍捲風暴」翻拍自1996年由華納兄弟出品的「龍捲風」(Twister),前作由海倫杭特(Helen Hunt)主演,首映票房4100萬美元,考慮通膨和票價上漲因素,相當於現如今的約1億美元。最終「龍捲風」在美國獲得2.42億美元北美總票房,約合現在的6億美元。

然而,這次的新「龍捲風暴」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普遍表現不佳,截至7月底,美國票房約1.59億美元,海外約6610萬美元。它在中國的表現也普通,首映票房1129.6萬元人民幣(約155萬美元),遠遜於同期首映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守護」與重映的「你的名字 」。考慮到該片超過1.55億美元的製作成本也不算低,負責海外地區發行的華納方面難免壓力山大。

舊版「龍捲風」帶來的影響其實不只在電影層面,該片上映後的那些年裡,選擇美國大專院校氣象專業的學生人數有了約10%的固定增長,尤其是當初參與「龍捲風」製作的俄克拉荷馬大學,其氣象專業學生人數由原本的225人翻了一番,達到450人。而在美國民間,「追風」行動也成了新興的冒險娛樂活動,「龍捲風」男主角比爾派斯頓(Bill Paxton)成了這些「追逐者」心目中的超級偶像,甚至在這次「龍捲風暴」上映之前,這部28年前的經典前作在蘋果iTunes串流媒體租片榜上躋身前十名。

不說教、不打環保牌

新版「龍捲風暴」由曾拍過「米納里」(Minari,又譯「夢想之地」)的美籍韓裔導演鄭李爍(Lee Isaac Chung)操刀。由獨立電影忽然轉向大成本災難片,多少讓人感到有些驚訝。不過在他本人看來,自己從小就在阿肯色州長大,而那裡正是美國的龍捲風暴之鄉,所以對他而言,拍攝新版「龍捲風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命運使然。

在各色訪談中,不少美國媒體都問了鄭導演一個問題:「龍捲風暴」裡為什麼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問題;明明極端天氣愈來愈頻發,龍捲風暴災難越來越多,不是因為全球氣候正在經歷劇變嗎?對此,他表示,並不覺得商業電影的首要目的是要傳遞什麼訊息,或必須教育觀眾如何如何。「我只想呈現正在發生的現實,例如你可以從劇情中看到災害天氣越來越多、氣候正在發生變化,對此我們並不迴避。但是,我永遠都不想讓觀眾覺得我在宣揚某種訊息,因為我打從心裡認為電影就不該是那樣的,我認為電影應該只是對世界的反映而已。」

所以,也有業內人士在剖析本片票房佳績時,特意指出「龍捲風暴」這次在美國中部和南部地區都獲得了相當出色的成績,主要原因就在於故事主題上沒有強調政治正確,沒有打環保牌,再加上找了一大堆美國鄉村音樂歌手加盟影片宣傳、錄製電影原聲,最終該片在達拉斯、休斯頓、鳳凰城、亞特蘭大、俄克拉荷馬城和聖安東尼奧等美國內地城市贏得了遠高於平均值的票房。

科斯納「地平線」恐慘虧

相比之下,同樣瞄準美國內陸觀眾、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的心血之作「地平線:美國傳奇 第一部」(Horizon: An American Saga)截至7月底,全球票房卻只有3167萬美元,對比其5000萬美元的拍攝成本,注定要讓自掏腰包的凱文科斯納大虧一筆。

原定8月16日上映的同一系列的第二部已緊急撤檔,據悉是發行方新線影業(New Line Cinema)和凱文科斯納共同商定後所做出的艱難決定,業界盛傳,撤檔目的是要給第一部留出更多時間,好讓它透過7月16日開始的線上點播,多多積累觀眾,以便為第二部的上映累積人氣。

若按照原定計畫,「地平線:美國傳奇 第二部」8月16日時,正好會和20世紀影業出品的科幻大片「異形:羅穆路斯」(Alien: Romulus,又譯「異形:奪命艦」)打對台,按照現在的形勢來看,恐怕票房表現會比第一部更加慘淡。

全球票房 預估再2年全面恢復

跨國機構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早前發布年度娛樂產業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票房將在2026年徹底恢復,並且可以超過2019年,即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當然,這主要還是要仰賴電影票價的普遍上漲。

換句話說,單論入場觀眾人次,即便到了2028年,也無法回到2019年的水平;而且比較下來還會存在15億人次的巨大差距,即2028年的觀影人次預計約為64.5億,而2019年為79.2億人次。至於這背後的原因,涉及「新冠疫情後的消費者習慣的改變、串流平台的日益普及、物價通膨上升的影響以及觀眾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審美疲勞等」。

去年年初,包括普華永道在內的多家單位普遍預測,全球電影票房預計將在2025年恢復到新冠疫情以前的水平。不過,之後因為好萊塢罷工的問題,新片的供應大受影響,也讓普華永道的最新展望將這一時間點直接推後了一年,放到了2026年。具體而言,他們認為2025年的全球票房將接近376.8億美元,仍舊弱於2019年的385.5億美元,但2026年預估可達402.3億美元。

(取材自澎湃新聞)

龍捲風 尼可拉斯凱吉 疫情

上一則

旅遊/搭郵輪 探訪地中海3國

下一則

娛樂/「星期三」愛侶祕婚 代孕生子藏2年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