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MTA未來五年資金缺口 約578~922億元

市議員馬泰提簡化撤離令 助受災戶取得文件

紐約客談/華文電影在華埠的浴火重生?

華埠新餐館「鳳凰宮」的出現,一時間喚起了「璇宮戲院」的回憶。作為華埠最後一家華文影院,「璇宮戲院」始建於19世紀90年代末,1914年改建為劇院,直至2000年結束營業。隨著「璇宮戲院」最後一場電影的落幕,我們熟悉的某些文化也一起斷裂,沈寂20餘年後,又與「鳳凰宮」一同歸來。

華埠的電影院曾經風光一時,最多時期擁有八、九家影院。除了「璇宮戲院」,還有東百老匯與市場街交匯處的「新聲劇院」(Sun Sing Theatre)、東百老匯與加薩林街交匯處的「金都」、包厘街與堅尼路交匯處的「華聲」、大乘寺現址的「新都」、堅尼路與茂比利街交匯處的「月宮」、堅尼路與百老匯交界的「華都」、以及位於且林士果的「總督」及「影城」。

然而好景不常,華文影院的命運隨著盜版影碟的侵入而急轉直下,網絡更是改變了人們的觀影習慣。然而華語電影觀眾群的萎縮,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香港功夫片的狂熱退去,好萊塢大片不斷擠壓本就狹窄的華文電影空間,華埠的華文電影院一個接一個地關閉。

近幾年來,重拾華文電影又成為了紐約文藝界的一股潮流。2016年,毗鄰華埠的藝術影院Metrograph似乎有意製造與華埠社區的回響,我們開始看到更多侯孝賢、王家衛、楊德昌的作品,也看多更多外族裔觀眾走進華文影廳。

「鳳凰宮」的「宮」字來源於「璇宮戲院」,而「鳳凰」象徵著傳統文化中的浴火重生。「鳳凰宮」的出現意味著華文電影院還沒有被遺忘。但與其成為一個被致敬的文化符號,我們更期待華文電影院也像鳳凰一樣浴火歸來。

華埠 電影院 百老匯

上一則

史島今年重罪案減6.6% 警歸功警民合作

下一則

州眾議員鄭永佳 嘉獎暑期電腦班青少年義工

➤➤➤ 市政、民生、交通、安全、教育…關注大蘋果的熱門新聞,探討華人社區焦點話題,分享在地記者的觀察和看法,歡迎收聽「紐約客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