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世界/「弟弟」與「腦筋急轉彎」 致青春
暑假中不斷推出青少年電影。我看了兩部口碑不錯的片子:「弟弟」(Didi)與「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 2)。它們都針對青春期分泌的荷爾蒙,怎麼刺激了青少年?「弟弟」的票房比不上「腦筋急轉彎」,但是戲院裡的觀眾各族裔、老、中、青都有。也許因為爛番茄網站給了它高分,加上少年成長的內容,容易引起關注的緣故。
回味「麥田捕手」餘溫
王湘聖擔任「弟弟」的編劇、導演和製片。他今年的紀錄短片「奶奶跟外婆」(Nǎi Nai & Wài Pó)入圍了奧斯卡;他的經驗即使短,但是已經運鏡老練。它讓人重回沙林傑(J. D. Salinger)1951年寫的小說「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的餘溫。「弟弟」主角弟弟(Izaac Wang 飾)跟周遭人缺乏溝通,落得形單影隻,將入大學的姊姊也沒法適時關心弟弟;「麥田捕手」的主角Holden縱然憤世,可是與他的妹妹Phoebe關係至深,是Holden的精神靠山;「腦筋急轉彎」幸好有情緒管理的生理系統,行事比較順遂。
「弟弟」的編劇,不去批判主角的負面和青春期的叛逆:他在家裡鬥姊姊(Shirley Chen飾),外出就是個內向害羞的東方孩子;不過他裡頭有座火山,一旦有人挑釁,就會出拳打架。家人用煮好的蛋,滾過他臉上的青淤,他一口把蛋吃掉了事。萊利(Riley) 是「腦筋急轉彎」的主角,她愛打冰球,冰球可作她發洩的出口,也關鍵著故事的發展。
「弟弟」的華人背景少見於西方:比方家裡的媽媽(陳沖飾)和奶奶(張麗華飾)傳統式的寵溺男孩;大人叫喚孩子吃飯;奶奶嘀咕媽媽,怪兒子不回美是媳婦的錯;又怕王家斷了香火;姊弟倆不敢頂撞老奶奶;家長見面愛炫耀兒子的成績,請補習老師在車庫裡惡補等等。
弟弟已經開始喜歡女生,在線上學如何接吻。他第一次見到Madi (Mahaela Park飾),就開始單相思,家裡的三個女人只旁觀,不懂怎麼協助。Madi仗著早熟大膽,有些戲弄弟弟的味道,玩挑逗的遊戲越了界,嚇得弟弟不敢進一步發展。
和弟弟抱團取暖的三個夥伴皆不是華裔,交情並不深。某次車上只能多載三人,就把他一人拋在路邊。說起來是咎由自取,誰叫幾個人打鬧著,要各自道出難忘的體驗,弟弟把曾經虐待松鼠屍體的舊事搬出來。到底是真?或夢魘?如此殘忍,難怪遭人放棄。
溜滑板的過程,專講弟弟交到損友的失落。那一群人顯然社會經歷多得多,弟弟藉著會拍紀錄片,去與他們攀交情,來解決一時的寂寞,於是趕緊上網練習,在公園的水泥場地拍攝特技。他們帶著他參加派對,慫恿弟弟喝酒、吸大麻。最後還是姊姊駕車相救,可惜奶奶、媽媽和姊姊總是看到糟糕的局面,不能理解原因。
朋友圈也成主題
「腦筋急轉彎」同樣談青春期的成長。2015年的第一集就很轟動,受許多教育節目的歡迎。第二集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的作品,比起「弟弟」來,它的主角運氣好,萊莉的父母雖然不了解她,也懂得支持她。觀眾普遍猜測,如果再拍第三集,可能會讓萊莉情竇初開,去交男友了。第二集延續第一集,萊莉年滿13,除了內在心情的「樂」、「憂」、「怒」、「驚」、「厭」;還新添了「焦」、「羞」、「倦」、「慕」。
朋友圈也是「腦筋急轉彎」的主題:轉折在萊莉發現兩個好友布麗和葛蕾斯將離開她,以後沒機會在一起了。她被「焦」、「羞」、「倦」、「慕」席捲。這時有個機會讓她去參加冰球訓練營,萊莉期待加入實力強勁的火鷹隊,同時發現該隊有個很酷的球員薇姐,於是對之阿諛奉承,甘心作跟班;甚至練球時撞到閨蜜,也絲毫不在意,造成兩位老友極度的困惑。三番兩次,萊莉的心境被焦慮控制了。
五花八門糾結的心神,以妙筆把它們的對抗或和解具象化了。譬如把「樂」拐進玻璃罐,再存入儲藏庫中。又如製造關於成功的幻想畫面,反而讓萊莉亂了陣腳。總之想像力極其豐富!這些擬人化的角色,透過不同明星配音。「樂」好不容易又拿到主導權,使萊莉的自我意識恢復平常。
萊莉父母的七情六慾,也照樣用卡通描繪出來。他們一旁空著急,萊莉卻何等幸福!演「弟弟」的Izaac Wang很有天分,他的演技自然,真希望他將來不侷限在族裔的框架裡,能夠順勢發揮;陳沖作綠葉,她的演技也不在話下。「弟弟」的結局是母子和解。它好就好在:不保證從此母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後面的日子還長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