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市兒保聯盟和民代 催生全州免費托兒服務

近半數收入來自中國 高通:不擔心川普上台後影響在華業務

談藝/馬若雷勒花園 聖羅蘭生死依戀

伊夫‧聖羅蘭的作品有一種屬於他的灑脫的自由感。(作者提供)
伊夫‧聖羅蘭的作品有一種屬於他的灑脫的自由感。(作者提供)

周末走進南加州的一家藝術博物館,裡面正在展出名叫「伊夫‧聖羅蘭:線條與表達」(Yves Saint Laurent: Line and Expression) 的展覽。展廳裡陳列了不少聖羅蘭從1963年至2001年的時裝設計創作草圖、以及珠寶、配飾等,讓參觀者有機會瞭解這位時裝設計大師的創作之路。

線條流暢 灑脫自由

展品中包括了他早年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雞尾酒禮服的設計,以及他在迪奧 (Dior) 任職時的早期繪畫,這些作品形象地體現了他獨特的風格標誌;伊夫‧聖羅蘭的許多素描草圖用黑色墨水或鉛筆在紙上繪製,線條流暢自由,體現了個性化的風格。

聖羅蘭早年國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雞尾酒禮服設計。(作者提供)
聖羅蘭早年國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雞尾酒禮服設計。(作者提供)

他的繪畫早期受到克里斯蒂安‧迪奧(Christian Dior)素描的影響。克里斯蒂安‧迪奧是一位繪畫天才,他的創作曾經震撼了全世界,在1947年到1957年這十年間,他成為禮服界的統治者。

自由的風格,流暢的線條。(作者提供)
自由的風格,流暢的線條。(作者提供)

創品牌 走出迪奧陰影

像那個時代的許多年輕人一樣,伊夫‧聖羅蘭也受到克里斯蒂安‧迪奧風格的影響,他在20世紀50年代與迪奧合作時才21歲,並在迪奧逝世後接替他成為品牌掌門人。一直到聖羅蘭在巴黎開設自己的時裝店時,才真正走出了迪奧的陰影。 無論是他的設計草圖中的線條,還是展覽中的服裝展示,都有一種屬於他的灑脫的自由感。

「伊夫‧聖羅蘭:線條與表達」由馬拉喀什伊夫‧聖羅蘭博物館和巴黎伊夫‧聖羅蘭博物館策展,許多展品從巴黎的皮埃爾‧貝爾傑基金會的收藏品中借出。屬於法國的時尚大師聖羅蘭的藏品怎麼會在北非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因為那裡有一個美麗的花園叫做馬若雷勒花園,那裡曾經是聖羅蘭憩息的地方。

長眠馬若雷勒花園

生前,他經常到這個寧靜而又美麗的花園中休息、思索、創作。死後,他也讓摯友、生意夥伴皮埃爾‧貝爾傑把他的骨灰撒在花園中的棕櫚樹下。

馬若雷勒中的蓮花池塘。(作者提供)
馬若雷勒中的蓮花池塘。(作者提供)

在馬拉喀什,離開老城麥地那,經過新城的核心地帶蓋利茲,再往北走,進入了一片幽靜雅緻的別墅區,窄小幽靜的街道上高高伸展的棕櫚樹,建築都是赭紅色的牆,馬若雷勒花園就在那個區域。有一位法國畫家雅克‧馬若雷勒(Jacques Majorelle)生前非常喜歡旅行,1910 年他前往埃及和穆斯林世界,東方讓他著迷,他在開羅定居了四年。這一地區的色彩、風俗和燈光激發了馬若雷勒對非洲的熱情。1924年,他在馬拉喀什購得了一片土地,從此在那裡建造一個美麗的花園便成為他終生從事的項目。

馬若雷勒稱自己為「園藝家」和「藝術家」,在花園的建築構造和植物種類選擇中體現了他對於東方和非洲的熱愛,走進花園可以看到種類豐富的非洲植物,還有來自東方的竹子。

花園在馬若雷勒生命的後期開始破敗,因為購買植物和維持的花費使他入不敷出,再加上離婚使他經濟上受到很大的損失,花園最後不得不對外開放收取門票。在馬若雷勒遭遇一場車禍後,花園無人打理,變得一片混亂。馬若雷勒死後,來自巴黎的伊夫‧聖羅蘭和他的藝術家朋友皮埃爾‧貝爾傑購得了這個花園。他們對花園進行了修整,總體上保持了原來的風格。

身心靈休憩的港灣

貝爾傑記得:「當我們到達馬拉喀什時,伊夫和我完全被那裡的美麗和魔幻吸引。沒想到的是,我們會愛上一個神祕的小花園,花園以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 的色彩繪成,隱蔽在竹林中,萬籟俱寂,遠離城市的喧囂,這就是馬若雷勒花園。多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得到了這顆寶石,並著手保存它。」

從此馬若雷勒花園成為聖羅蘭的伊甸園,除了在巴黎參加時裝發布會的時間,他大多會回到那裡生活,穿著寬鬆的摩洛哥民族服裝,悠閒地在園子裡散步;在桌上攤開的白紙上信手勾勒一幅幅新的創意。

伊夫‧聖羅蘭在馬若雷勒花園中的居室工作。(作者提供)
伊夫‧聖羅蘭在馬若雷勒花園中的居室工作。(作者提供)

或許作為一個時尚驕子的聖羅蘭,對於鎂光燈下的熱鬧和喧囂早已疲憊,甚至厭倦;離開了時裝展銷會,他就想安靜,馬若雷勒花園成為他心靈和身體的港灣。那裡是他自己的天地,沒有任何人來干擾他。在一些歷史照片中可以看見他身著摩洛哥長袍躺在花園裡,或是和他的伴侶皮埃爾‧貝爾傑在花園裡散步。離開了時尚界喧鬧的秀場,回到可以聽見風聲、鳥叫和樹葉唰唰聲的寧靜院子裡,他找到了許多靈感。「多年來,花園都是我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的源泉,我常常夢到那些獨一無二的色彩。」

獨特「馬若雷勒藍」

作為公認的「色彩大師」,聖羅蘭把這種發現完全歸功於馬若雷勒花園。

而在這所謂的獨一無二的色彩中,最吸引他的就是「馬若雷勒藍」。那是一種比藍天更光亮,比海洋更深沉的藍色,在陽光下,它帶給你舒適的愉悅,在陰影裡它並不消沉;對於色彩孜孜以求的聖羅蘭,從遍布花園獨有的「馬若雷勒藍」裡不僅獲得了精神的放鬆和愉悅,也獲得了創作的靈感。他也把這種色彩應用到了YSL的各種產品中,比如經典的18號藍色指甲油。

馬若雷勒花園。(作者提供)
馬若雷勒花園。(作者提供)

掌舵迪奧 年僅24歲

說起伊夫‧聖羅蘭的人生經歷可謂千回萬轉曲折又精采。他是一位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年輕人,21歲時就被任命為法國國際奢侈品牌迪奧的藝術總監;在迪奧老闆克里斯蒂安‧迪奧突發心臟病去世後,按照他生前意願,聖羅蘭成了繼任者,那時他才24歲。

聖羅蘭的設計本。(作者提供)
聖羅蘭的設計本。(作者提供)

可是好景不長,1960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兵役制度要求在時裝界已經有一定地位的伊夫‧聖羅蘭入伍服役;到了部隊,性格內向的他不善團體生活,精神崩潰了,接著被送到醫院治療。在兩個半月的治療時間,醫院使用了大量鎮定劑,最後他的體重降了80磅,而且時常神智不清。

皮埃爾‧貝爾傑去醫院接伊夫‧聖羅蘭出來,幫助他在一場官司中獲得了迪奧公司的賠償,並於1961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式啟用YSL作為公司的標誌;但是戰爭的陰影纏繞了聖羅蘭一輩子,他不斷地掙扎在抑鬱症和酗酒、嗑藥折磨中。

聖羅蘭1961年成立公司,請平面設計師Cassandre設計YSL作為公司的標誌...
聖羅蘭1961年成立公司,請平面設計師Cassandre設計YSL作為公司的標誌。(取自巴黎伊夫聖羅蘭博物館)

西褲長靴 女裝先鋒

在「伊夫‧聖羅蘭:線條與表達」展覽中,我終於見識了聖羅蘭早年為職業女性設計的潮流系列。在聖羅蘭早期的職業生涯中,他經常從男裝中汲取靈感來設計女裝,譬如經典的豌豆外套是一種結實的羊毛大衣,水手經常穿著以對抗寒冷。聖羅蘭對這款服裝實用又簡潔的輪廓加以發揮,保持其寬鬆的剪裁,並利用臀部長度的覆蓋使它成為當時不敢穿褲裝的女性的理想選擇,帶來一種既優雅又輕鬆的風格。

聖羅蘭的職業婦女服裝系列。(作者提供)
聖羅蘭的職業婦女服裝系列。(作者提供)

聖羅蘭還為女性設計了燕尾服、短上衣、寬鬆套裝等休閒穿戴。他的許多設計為職業女性開創了一代新風,推介女性穿西褲,既方便出入工作場合,又促進性別平等,也因為這些服裝驚世駭俗,曾經引發社會巨大爭議。譬如喇叭褲、套頭毛衣、無袖汗衫、嬉皮裝、長筒靴、中性服裝、透明裝等等,都是他的創造發明。他也善於博採眾長,在設計中吸收來自摩洛哥、中國、日本和西班牙等文化的元素。他的設計開創了改變世界女裝潮流的劃時代勇敢實踐。

聖羅蘭在他自己的公司裡推出的許多產品,不僅重新定義女性時尚的歷史,也成為永恆時尚的象徵。使他當之無愧成為引領女裝一代潮流的設計大師。在這家公司裡由伊夫‧聖羅蘭擔任設計師,皮埃爾‧貝爾傑負責商業運營,他們攜手把YSL成功打造成一個時尚帝國。

伊夫‧聖羅蘭幼年家境富裕,祖先從事法律相關事業,父親從商擁有保險和電影製作事業;他從小透過家中舉辦的晚宴接觸到許多時裝服飾。

服裝體現珍視女人

母親的時尚品味影響了他,四歲時他已經成為母親和阿姨的參謀,年輕女人們參加晚宴的服裝飾品,都要經過他一一鑑賞提出建議。七歲時,他拿起蠟筆、剪刀、捲尺,為自己的娃娃劇玩偶設計服裝。九歲時,他的生日願望就是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香榭大道的霓虹燈上。

1992年YSL品牌30周年時,女模特們走秀結束後,他上台謝幕,左邊站著摯友法國女明星凱瑟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右邊站著他的搭檔皮埃爾‧貝爾傑。他答謝時聲音很輕:「這是生活,愛的生活,……我想我的所有服裝,都體現了我最珍視的對女人的愛。」

聖羅蘭的女裝系列。(作者提供)
聖羅蘭的女裝系列。(作者提供)

嚮往自由 願當傻子

在一次採訪中聖羅蘭說:「我希望自己能再次年輕,我操心太多太早。我嚮往自由。願意當傻子。」訪問者和聖羅蘭還有一段有趣的對話:

「什麼是你性格的主要力量?」

「我的意志。」

「您的弱點是什麼?」

「膽怯。」

「最大的願望呢?」

「與愛的人同床共寢。」

「最深的害怕是什麼?」

「孤獨。」

在紀錄片「瘋狂的愛」(L’amour fou 2010) 中,我有機會看到聖羅蘭生前在馬若雷勒花園中的生活狀態。那是聖羅蘭 (1936-2008) 去世後不久,以貝爾傑講述為貫穿的紀錄片。在他們曾經一起生活的花園居室中,他深情回憶過往的共同生活,跟隨鏡頭走進馬若雷勒花園寬敞的居室,屋內的裝飾洋溢著濃濃的異域色彩,可是牆上和各處卻放著不少他們收藏的油畫和藝術品,其中還有兩個來自中國圓明園的兔首和鼠首。

拍賣珍藏 建博物館

聖羅蘭病逝後,貝爾傑主持他的葬禮,他泣不成聲地說道:「這是我最後一次跟你說話,伊夫,我記得我們的初次見面和過往種種,我們決定在一起的那天,我記得以你名字命名的第一系列和謝幕時你眼中的淚光。然後很多年過去了,時間竟過得這麼快,分離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愛從未終止。我不知道如何說再見,因為我永遠不能離開你。我們永遠不能一起看日落。我們畫畫前,永遠不能一起分享彼此的感情。但有一天我會和你在一起,我會去摩洛哥的棕櫚樹下找你。」

最後皮埃爾‧貝爾傑把他們兩人共同擁有的藝術品拍賣了,讓它們在人世間繼續流傳下去。他還主持創辦了兩座伊夫‧聖羅蘭博物館,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另一座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回憶中他說到在馬拉喀什的生活,其中也提及聖羅蘭與抑鬱症和吸毒搏鬥的痛苦歲月,他們互相扶持著走出了那段陰影。從皮埃爾‧貝爾傑的神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對過往生活豐富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男友合葬 見證真愛

在花園的一隅,我看見一塊方正的基石上立著一支粗壯的圓柱石塊。下面鐫刻著聖羅蘭和他的終生好友、事業夥伴、也是曾經的伴侶皮埃爾‧貝爾傑的名字。在這裡這樣稱呼貝爾傑,是因為聖羅蘭生前他們已經宣布分手,稍後貝爾傑也與他人結婚。一對相攜相知的伴侶,在感情結束後,還能保持友誼,何其珍貴。也正是貝爾傑按照聖羅蘭的遺願把他的骨灰撒在花園裡。貝爾傑死後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與聖羅蘭一同立碑於馬若雷勒花園中。由這一事例也可看到摩洛哥的包容性,雖然伊斯蘭教禁止同性戀,但也沒妨礙聖羅蘭和貝爾傑活著時在花園中自由休閒的生活,死後一起留在那裡。那裡真正成為他們的世外桃源。

馬若雷勒花園裡,伊夫‧聖羅蘭和貝爾傑的墓碑。(作者提供)
馬若雷勒花園裡,伊夫‧聖羅蘭和貝爾傑的墓碑。(作者提供)

線條與表達展覽

展覽:伊夫‧聖羅蘭:線條與表達(Yves Saint Laurent: Line and Expression)

展期:2024年10月27日止

地點:南加州橘郡藝術博物館(OCMA) 

3333 Avenue of the Arts

Costa Mesa, CA 92626

博物館 加州 南加

上一則

周日動動腦/「書到今生讀已遲」是在說誰的故事?

下一則

生活/菜鳥打靶 100發+100發震撼體驗槍文化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