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感恩節丟大鹽湖醃火雞?猶他州公園公告:小心整隻雞飛了

薄瓜瓜在台婚禮畫面首曝光 中國網民惡評:好土的審美

談藝/懷念合唱團 也聊歌詞文學

木匠兄妹1974年合影。(維基共享資源)
木匠兄妹1974年合影。(維基共享資源)

人是懷舊的動物,動物也是,他們親近你,未必只為討一口飯;

俗語說狗不嫌主人窮,狗的義氣,捨身救幼主時有所聞。

貓也一樣,你忘了餵食,他去別家尋覓,晚上回來依偎你睡覺,

咕嚕咕嚕,不是抱怨,是感情的慰藉。

木匠兄妹

你懷念昨日的熱門合唱團嗎?何不就從「昨日重現」開始,70年代冒出頭的李察和凱倫兄妹,姓Carpenter,大概祖先做過木匠。台灣叫做「木匠合唱團」。

木匠兄妹的合唱很多,最紅的就是「昨日重現」Yesterday Once More,曲調和歌詞近人貼身,就像心愛的寵物。另外「接近你」Close to You,維持一貫的溫柔。他們也翻唱別人歌曲,同樣膾炙人口,像Beatles的「上車票」Ticket to Ride,節奏現代。

木匠兄妹得過兩屆葛萊美獎,1983年發生了悲劇,凱倫因為厭食症去世。

披頭四

The Beatles「披頭四」,譯得真好,聲貌音韻俱在。披頭像閃電轟雷般在英國竄起,席捲美國和世界,幾乎打倒貓王。披頭合唱團的外型在當年獨樹一幟,打破年輕人的油頭粉面,合唱天真活潑。1962年從Love Me Do開始,然後是Please Please Me。到了美國大片天地,放手一搏,看準舞會市場,I Saw Her Standing There、I Want to Hold Your Hand、She Loves You,每一首合唱曲都是激烈的搖滾樂,都瘋狂舞池。每首歌在排行榜上都是自己打破自己,翻新自己的市場。他們不只看準青春狂傲,也深入廣大的勞工階層和電影市場,A Hard Day's Night「累了整天之夜」最足代表。

1964年7月,披頭四成員,左起為約翰·藍儂、喬治·哈里森、林戈·史達和保羅·麥...
1964年7月,披頭四成員,左起為約翰·藍儂、喬治·哈里森、林戈·史達和保羅·麥卡尼。(美聯社)

排行榜、熱門榜、45張金唱片,十座葛萊美,儘管世人說他們是文化反叛,英國入侵。英國女王雖維護傳統文化,1965卻把大英帝國勳章授予披頭四的藍儂 (主唱,吉他手)、麥卡尼 (貝斯)、哈里森 (吉他) 和史達 (鼓手)。英國人說,女王把頌揚為國犧牲的軍人榮耀,給了披頭四。

披頭風靡十年後,1969年推出四人組的最後合唱專輯,Let It Be,「隨他去吧」(或「順其自然」),接著拆夥。隨他去吧,歌名太諷刺,儘管麥卡尼的Yesterday「昨日」更紅了。

1980年藍儂遇刺身亡,2001年哈里森肺癌去世。

Let it be由麥卡尼作曲兼作詞:

當我身陷困境,

聖母瑪利亞現身說,

順其自然!

當我渾沌迷途,

聖母瑪利亞提醒我,

隨它去吧!

順其自然!順其自然!

隨他去吧!隨他去吧!

喃喃自語,智慧之語,

隨他去吧!

世上心碎人兒都明白,

要順其自然!

或許咱們已分手,

或許內心都明白,

唯一答案是,隨他去吧!

隨他去吧!隨他去吧!

把話放在心底,順其自然!

答案只有一個,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

隨他去吧!

披頭分手,順其自然並不容易,去年2023年11月,披頭四居然又「合作」了,推出新唱片Now and Then「今昔何夕」。原來藍儂遺孀小野洋子,把她保留了幾十年的藍儂從未發表的歌唱錄音,以及哈里森的生前吉他彈奏,加上現存麥卡尼和史達的合作,以AI人工智慧,出品了這張……唉,說得沒錯,「今昔何夕」;反應如何呢?順其自然吧。

在AI科技協助下,「披頭四」歌曲「Now and Then」在約翰·藍儂過世近半...
在AI科技協助下,「披頭四」歌曲「Now and Then」在約翰·藍儂過世近半個世紀後,於2023年11月2日誕生。(美聯社)

尋訪者

1964年正當披頭「肆虐」全球之際,遠在澳洲鄉土冒出來 The Seekers,尋訪者合唱團。三男一女,Judith Durham主唱的 I’ll Never Find Another You,永遠找不到另個你,和諧輕快,乾淨無邪,青春男女,世外桃源,完全是披頭的反向操作。

尋訪者合唱團(The Seekers),由三男一女組成。(維基百科)
尋訪者合唱團(The Seekers),由三男一女組成。(維基百科)

歌詞寫得好,試譯如下:

世間總有一處,許諾天國。

如果妳我攜手,總歸到達。

渴望有妳相伴,別問為何。

----只因世間沒有,第二個你。

他們都說我倆,會有一人。

是妳是我是誰,許諾永生。

我將天涯海角,搜尋許諾。

----只因世間沒有,第二個你。

別管世途迢迢,請跟隨我。

穿越狂風暴雨,請指引我。

如果前途明亮,勿以物喜。

即便明日迷途,無怨無悔。

但如失去了妳,何去何從。

----只因世間沒有,第二個你。

Seekers的輕快民謠很多,例如George Girl。Judith Durham後來尋求獨唱,脫離了Seekers。

Judith Durham2022年去世,沒有子女。

ᗅᗺᗷᗅ

Seekers式微後,瑞典兩男兩女合唱團ABBA竄紅,ABBA是四個人的姓縮寫,將第一個B倒置成ᗅᗺᗷᗅ,作為商標。

ABBA的風格輕快活潑,兩名女主唱身材高挑,服飾華麗閃爍,很吸引人。ABBA自地方鄉村歌曲競賽中脫穎而出,走職業路線,唱流行搖滾樂、迪斯可,以Mamma Mia、Dancing Queen、Fernando、I Have a Dream打進英國音樂界,繼而攻進龐大的美國市場,這個瑞典合唱團紅了很久。

瑞典兩男兩女合唱團ABBA。(路透)
瑞典兩男兩女合唱團ABBA。(路透)

可是也許因為想嘗試太多不同路線,探索心靈思想深處,ABBA逐漸喪失了原始基本盤,被美國的眾多合唱團和獨唱歌手超越。

在 I Have a Dream裡,「……我有個夢,要唱首歌。我相信天使,排除萬難。我跨越溝壑,實現夢想……」

ABBA雖然達到了視聽熱門,商業極高境界,但自我仍不滿意,只是無法跨越溝壑,最後終於走向解散。

Platters,Beach Boys,The Four Seasons…

Beatles來自英國,Seekers澳洲,ABBA瑞典,美國國內有太多合唱團,在不同領域把20世紀點綴得花團錦簇,滿天煙火。

Platters「五黑寶」,以Only You一曲揚名。(維基資源共享)
Platters「五黑寶」,以Only You一曲揚名。(維基資源共享)

Platters有個俗氣的中文名字,五黑寶。他們的一曲Only You,高音轉換、咬字、吐氣、伴唱、和音恰似男女五人的亮麗晚禮服和優雅台風,堪稱無懈可擊,一點皺褶隙縫都沒有。接著Smoke Gets in Your Eyes、Great Pretender不論是作詞、作曲、主唱、合唱、台風,Platters把藍調爵士樂烘托成無邪、無欲、剛柔齊發的高級饗宴,儘管他自己唱,「……我是世間最偉大的偽裝者,妳雖然離我遠去,我還是假裝妳在我身旁圍繞……」,五黑寶的聽眾觀眾永遠不散。

The Beach Boys五個白寶,當時挺受年輕人歡迎。(美聯社)
The Beach Boys五個白寶,當時挺受年輕人歡迎。(美聯社)

The Beach Boys恰好相反,五個白寶,手持浪板,奔上海灘衝浪聚會,戲稱這board meeting是出席董事會。Surfing Safari、Surfing USA、Surfing Girl,什麼都能冠上衝浪之名,於是在吉特巴、扭扭、搖滾之餘,創造了衝浪舞。為了維持平衡,衝浪板上什麼樣姿態都有,入水下海,多簡陋的遮體片縷都行,可想見Surfing有多豪放,Beach Boys多受青年人歡迎。然而波瀾過後,風平浪靜,五白寶的浪頭再高,灑下來不過沙礫間的一灘白沫。

同時期的The Four Seasons四季合唱團,把海灘搬進舞會,氣勢和風味不同。The Beach Boys創造了短暫衝浪舞,The Four Seasons的搖滾樂則以老幼皆宜的恰恰伴奏,五個男歌手居然唱出女高音的合聲,加上喇叭和鼓聲,編曲演奏非常出色。Sherry、Big Girls Don't Cry、Walk like a Man、Candy Girl、Rag Doll每首都紅極了,十年黃金期有些和披頭重疊,聲勢幾乎不分上下。美國人說四季是美國本土最紅最好的合唱團,並不為過,因為披頭是「英國入侵」美國。

1970年代末,四季瀕臨解散,雖又重組,聲勢已弱。可是多年來不斷有新合唱團唱他們的歌,學他們的台風,甚至進入21世紀。我在拉斯維加斯欣賞過,招牌上的大霓虹燈「The Four Seasons」,底下一行小字,謙虛地標明現在是哪個合唱團。台下老白男女興奮地跟著恰恰呼喊,不是為小合唱團,他們流的是以前四季的汗和淚。

Highwaymen和Peter, Paul & Mary的不同風味

「highwayman」的文字本意是「鄉下攔路賊」;同時期以這名字為合唱團的有幾個,互相爭訟所有權,現在談的是60年代,一個民歌及鄉村歌曲合唱團所唱的Michael Row the Boat Ashore、Hallelujah,簡稱Michael。聽歌名,是麥可帶領大家划船到河對岸,齊呼哈利路亞。什麼河?約旦河。River Jordan嗎?沒錯,就是當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轟隆隆爭戰地,從約旦河西岸到加薩走廊。也沒錯,就是舊約裡上帝仿照劃破紅海而劃破約旦河,幫助猶太人走路橫過河,到對岸建立以色列家園的典故。整首歌詞極為簡單,重複地唱。

「攔路賊」合唱團樸實無華。(維基共享資源)
「攔路賊」合唱團樸實無華。(維基共享資源)

麥可划船到對岸,哈利路亞。

姊妹是他好幫手,哈利路亞。

約旦河水冰又冷,哈利路亞。

凍壞身體非靈魂,哈利路亞。

河水又深且又寬,哈利路亞。

牛奶蜂蜜在彼鄉,哈利路亞。

麥可划船到對岸,哈利路亞。

「攔路賊」合唱團不過把鄉下教會合唱的民謠,妝點上市,卻在全美歌唱榜上一炮而紅,主因是合唱技巧到家,非常舒服悅耳,在一片燈紅酒綠、眼花撩亂的百家合唱團爭戰中,「攔路賊」樸實無華,不譁眾取寵,聽來並沒受到宗教、政治和戰爭影響。Michael這首歌頭和歌尾都有一小段口哨,記得念中學時,同學頗愛學樣吹,但是沒有人能吹得那麼清脆。這張唱片另一面也是一首他們的合唱民謠Cotton Fields,棉花田,也紅。「攔路賊」合唱團對美國民謠和鄉村歌曲影響很大。

Peter, Paul & Mary合唱團,二男一女,60年代紐約起家的民謠合唱三人組。首唱曲Lemon Tree後發行Puff the Magic Dragon,已成為排行榜第一的全美知名合唱團。最膾炙人口的是Blowing in the Wind,隨風飄逝。這首很像電影Gone with the Wind片名的歌,作詞者Bob Dylan巴布狄倫。2016年瑞典諾貝爾學院因為迪倫寫的Blowing in the Wind,頒授文學獎給他。

Peter, Paul & Mary合唱三人組,最紅的歌曲是Blowing in...
Peter, Paul & Mary合唱三人組,最紅的歌曲是Blowing in the Wind。(維基共享資源)

Blowing in the Wind的歌詞試譯如下。

人要走多少里路,才配稱為男子漢?

鳥要飛多少片海,才停在沙灘歇息?

砲彈要射多少顆,才被人永遠禁止?

答案呢,朋友啊,隨風飄逝啦!

山巒要屹立多久,才會被沖刷入海?

人苟且偷生多久,才能夠換得自由?

人們要漠視多久,才稱做無動於衷?

答案呢,朋友啊,隨風飄逝啦!

人們要仰視多久,才能夠看見青天?

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聽見他們哭訴?

要發生多少死亡,才醒悟生命價值?

答案呢,朋友啊,隨風而逝啦!

總歸一句話,巴布狄倫反戰。可是他卻「不重視」得諾貝爾獎,不發表致謝感言,也不出席領獎,諾貝爾學院一度考慮放棄頒獎給巴布狄倫。最後雙方協議,由諾貝爾學院把獎金送過來給巴布狄倫,並且按照他的意思不告訴新聞界。新聞界當然知道了,大肆採訪報導。

Blowing in the Wind 的作詞作曲者巴布狄倫,2016年獲諾貝爾...
Blowing in the Wind 的作詞作曲者巴布狄倫,201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維基共享資源)

迴響

新聞評論說,這是想讓新聞界報導的高招。也有人說,經過這齣鬧劇,恐怕諾貝爾文學獎今後不敢再頒獎給歌曲作詞者,而回歸小說和詩歌等文學創作,因此廣大的歌曲作詞人是受害者,巴布狄倫成為歷來唯一因歌曲作詞得諾貝爾獎的人,縱使他對獲獎真的不過「隨風而逝」。

筆者看法,文學最崇高的殿堂是諾貝爾文學獎,歌詞相比畫時代的小說,或反應時代的史詩,文學分量輕得多。這樣說不是貶抑歌詞,因為就閱讀來說,小說和詩歌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是全面的,歌詞僅是一首歌的一部分,不是全面,歌唱和伴奏是歌曲另兩個重要部分。對台下欣賞者來說,歌唱技巧和伴奏悅耳的分量,常超越歌詞的文字部分。人們喜歡一首歌而吹口哨,腦海裡的直覺記憶,先是曲調,後是歌詞。以此而論,文學如果以非主要的部分,頒發對世人有深刻影響的諾貝爾獎,值得商榷。

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不論詞曲寫得都好,但是本文所談的其他歌詞也不差,若把作詞、填詞或譯詞一體來看,那範圍太廣了。咱們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送別」、「古月照今塵」,以及許多國歌的壯烈優美詞句,其標準都符合,乃至超越這首Blowing in the Wind。

若因上述標準忽略了Peter, Paul and Marry的歌唱成就,顯然不公平,因為如果沒有這三人合唱,這首歌不會問世,哪來頒獎。2016年諾貝爾學院如果那麼喜愛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何不考慮在醫學、物理、經濟、文學、和平等獎項之外另設「歌曲、伴奏、作詞獎」,那葛萊美、金球、奧斯卡都將望風披靡。設想巴布狄倫在獲知得獎後,高興地致謝,歡歡喜喜去領獎。如果他願意,當場說,「沒有Peter, Paul and Marry,就沒有今天,我願把這榮耀和獎金與他們共享。」該有多麼美好,可是這人寧願把這美好「隨風飄逝」。

上個世紀還有許多傑出且膾炙人口的合唱團,像Bee Gees、Rolling Stone、Air Supply、Mamma & Papas、The Eagles等等,這些合唱團都很紅,而且有特色,值得懷念傳誦,像Eagles的歌詞就很震撼。篇幅有限,只好割愛,他們的成就、影響以及人們對其懷念,同樣不會隨風而逝。

我們都是巧克力歌手。圖取自瑞士巧克力店。  (張至璋/攝影)
我們都是巧克力歌手。圖取自瑞士巧克力店。 (張至璋/攝影)

諾貝爾獎 哈利 瑞典

上一則

人物/她創立「心聲合唱團」 讓紐約聽見中文之美

下一則

城鎮傳真/鬼鎮 俄勒岡獨有吸引力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