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市兒保聯盟和民代 催生全州免費托兒服務

近半數收入來自中國 高通:不擔心川普上台後影響在華業務

生活/「採訪肖像畫」分享生命故事 傳承家族記憶

「採訪肖像畫」活動,讓大家藉由繪圖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作者陳曼玲提供)
「採訪肖像畫」活動,讓大家藉由繪圖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作者陳曼玲提供)

你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歡什麼?有什麼夢想?我成為人母之後,才明白自己父母的辛苦,想要更瞭解他們時卻相隔遙遠。

我將採訪母親的元素畫成一個一個的圖像,再用電腦編輯在一起。(作者陳曼玲提供)
我將採訪母親的元素畫成一個一個的圖像,再用電腦編輯在一起。(作者陳曼玲提供)

日前我與明州台灣線上圖書館舉辦「採訪肖像畫」活動,參加者學習訪談家人或社區耆老,用繪圖來說故事,分享那些淡忘或瞬間湧上心頭的回憶。

今年暑假回台灣時,我事先準備一些題目採訪父母。我的母親帶我回到她的童年,有如穿越歷史劇般,聽見當年的那個年輕女孩心中的酸甜苦辣思緒。曾幾何時,小女孩長大了,從冒險心旺盛的孩子,長成婷婷玉立的會計,結婚後成為保護孩子的母親。汗顏的是我對母親的瞭解,在此之前僅止於她的勤儉持家。 

看到母親以外角色

我的媽媽生肖屬牛,印象中她一直像牛一樣勤勞堅強,料理家事照顧家人管理家計。但是直到我訪問她,才開始看到她還有除了母親以外的角色。

母親得意的說她在小學三年級時,帶著妹妹上街賣冰棒,這個經驗似乎預言了媽媽的生意頭腦。尤其她的數字感很好,初中畢業時就有算盤二級的功力。因此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大同公司做財務,負責發放員工薪水。媽媽的記性也好,公司裡上百個員工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都能清楚印在腦子中。

她覺得自己做過最勇敢的事是跟著課長到董事長家裡,拿著簽好名的支票,到土地銀行去領幾千萬台幣現鈔回去公司發薪水。她還記得自己恭敬地站在董事長林挺生家門口等候,因為當時她只是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正在半工半讀夜間部高中。 

婚後懷孕被迫離職

媽媽小時候就被祖母帶回家同住,因此沒有與父母、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一起成長。直到高一時,因為被未結婚的姑婆責備一件小事而趕出家門,哭哭啼啼地回到父母身邊,開始與家人擠在松山狹小的房子裡。她還記得兩個妹妹睡上下舖,弟弟則睡在天花板下的夾層,自己想著還是盡早離開家騰出空間給弟妹,因此21歲時就經人介紹,認識來自祖母口中的「下港」來的父親並結婚。婚後懷了第一個小孩,就是我,然後按公司規定懷孕後就必須離開大同公司的工作。 

媽媽數鈔票時會把一大疊的紙鈔像扇子一樣展開,以比數鈔機還快的速度數點一張張的鈔票,是我小時候親眼見識過的技巧。以媽媽的能力,在公司可以有很好的發揮,但是婚後她把這項天分用在家庭財務的管理,使一家人雖只靠父親一份薪水卻仍衣食無缺,之後為夫妻兩人存好退休金,並栽培每個孩子讀書,上帝使用她成為家人的祝福。

媽媽記得在小學時跟著母親坐小船,裡頭有個撐起竹竿的擺渡人,帶他們從松山饒河街渡過基隆河岸探望在內湖的外婆,是她的媽媽的養母。

媽媽50多歲時受洗成為基督徒。(作者陳曼玲提供)
媽媽50多歲時受洗成為基督徒。(作者陳曼玲提供)

今年媽媽和我在百貨公司地下街吃蛋包飯時,她第一次告訴我,她上高中夜校約10時半回家時,她的祖母會叫附近的松山花園庄旅館的廚師給她做個蛋包飯,裡面包著番茄醬炒飯,是媽媽對祖母美好的印象。50多歲的媽媽在祖母年終躺在養老院的床上眼盲、不能言語時,回去向祖母傳信主耶穌得永生的福音,使祖母在病床上有了死後的盼望,算是媽媽感念的報恩。

兒時回憶歷歷在目

媽媽的勇敢肌肉想必是常年累月的訓練而來。有次在高雄五甲遭逢「賽洛瑪」颱風,父親剛出門去上班,母親帶著我和妹妹在家,看著窗外的屋瓦有如被龍捲風吹過翻飛。因為租房沒有裝設窗簾,她徒手壓住床頭上正在崩裂的窗戶玻璃,就在她要跳下床時,彈出的玻璃碎片刺入她的大腿。

還記得小學一年級時,我因為跌倒還是打架受傷需要去醫院縫合,媽媽背著我在晚上敲醫生家的門,我看著醫生手拿釣魚線幫我縫合,現在膝蓋上的疤仍叫我想起媽媽背著我急切的腳步。媽媽總是在家人危難時,沉著應對,像是個看過大風大浪的老水手。 

媽媽煮得一手好菜,切工仔細有美觀,蝦子的腳、豆芽菜的鬚都要剪除才好吃。台北出生的她,搬到高雄之後,媽媽的好學與創意讓她融合南北口味,上菜市場時購買沒吃過的食材,詢問小販如何烹煮,進而豐富她廚房菜色的花樣。

作家米果的「一個人的粗茶淡飯」書上寫到的兒時美食,我邊讀邊想起我的媽媽也做過書中的每道菜,使我重回有媽媽在身邊照顧家人的時光。

媽媽在教會松年大學唸完學士學位。(作者陳曼玲提供)
媽媽在教會松年大學唸完學士學位。(作者陳曼玲提供)

隱藏才華晚年重現

 

媽媽50多歲時信上帝了,從此不是屬牛,而是屬主,就是屬於主耶穌的女兒,她返老還童地開始到教會松年大學繼續讀大學、碩士,漸漸地眉頭少了憂愁的皺紋,嘴角開始有了笑容。 

媽媽年輕時寫過「月光曲」一文投稿報社獲得刊登,是個文青,退休後練毛筆字,這些都是她隱藏的才華,直到晚年又重新挖掘。 

我由衷地想繼續採訪家族親人、身邊的社區耆老,以及將我自己的故事,傳承給在美國長大的下一代,使他們知道自己的根,拉近彼此的距離。 

另一個參加活動的台灣同鄉Wendy和David夫妻帶著三個小孩來,他們說全家一起做了有溫度的勞作,感觸良多。

Wendy一家最近才從台灣回來,小孩們一方面適應美國上學的生活,每天生活忙碌,在台灣所發生的一切似乎是許久以前的事。但其實孩子們對於台灣的生活點滴,仍有深刻的回憶。透過這次活動,大家回想起在台灣發生過的事情,以及與外公外婆的互動,不僅加深孩子們對長輩的印象,也讓她明白了回台探親對下一代的意義與影響。

Wendy和David帶著三個孩子來參加「採訪肖像畫」活動,覺得全家做了一個溫暖...
Wendy和David帶著三個孩子來參加「採訪肖像畫」活動,覺得全家做了一個溫暖的勞作。(作者陳曼玲提供)

透過圖畫看見親情

台灣來的David和Wendy認識30多年了,Wendy也與他的家庭有密切的聯絡,但是,當先生說到與他外公的互動時,Wendy第一次透過David的圖畫,具體地看到那份感情的重量。Wendy覺得先生回憶起那段童年的羈絆,也讓她感受到先生不為她所知的那一面。

Wendy在台灣的爸爸最近健康狀況不好,已經送了好幾次急診,失智的問題從一開始幾乎沒有人可以察覺到,到現在只要是稍微聊天,就可以感覺得到他的記憶逐漸逝去。對於爸爸的病因,家人都毫無頭緒,只能乾著急。

在美國時時掛念著台灣家人,Wendy一邊畫畫,一邊重新思考父親喜愛的事情時,她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常會抱怨父親都沒有自己的喜好,像是機器人一樣無聊。但是Wendy看到其實不是這樣,她知道父親身上有的興趣,有些因為身體老化而沒辦法持續;有一些則是礙於科技進步而跟不上;還有一些是父親仍然喜歡,卻逐漸失去能力去做的事。

在畫畫的過程中,Wendy一一想起這些印象。Wendy的畫中央的父親,正是留存在她心中最鮮明的模樣。她說很感謝能參加這次十分有意義的活動,讓她不只了解藝術創作和人文之間可以有如此緊密的連結,也盼望和她現在的家人們一起建構那些與上一輩之間,因為時間逝去而掩蓋,卻從未消失的美好記憶。

退休金 養老院 支票

上一則

城鎮傳真/紐約高線公園、哈德遜廣場 我敢「客串」當導遊

下一則

新聞眼/NASA公布照片 外太空美得驚人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