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暴風雪明晚襲紐約 冷到星期三…體感低至-25℉

川普驅逐第一槍瞄準芝加哥 上任第2天就突襲搜查

封面故事/作家們評瓊瑤 小說銷量連張愛玲也驚嘆

瓊瑤12月4日辭世。圖為瓊瑤歡慶83歲生日。(取材自臉書)
瓊瑤12月4日辭世。圖為瓊瑤歡慶83歲生日。(取材自臉書)

「不拖累所愛 也超越病魔……有如雪花與火花同時綻放,我將飛向可以起舞的星河。」作家瓊瑤在臉書上留下宛如瓊瑤小說的唯美浪漫文句後,選擇尊嚴死離開人世。

瓊瑤1949年隨家人遷至台灣,九歲發表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1963年以半自傳愛情小說「窗外」一舉成名,「窗外」改拍成電影後捧紅了女主角林青霞。瓊瑤創作生涯橫跨半個世紀,出版六十餘部小說,並參與多部電影及電視劇的劇本創作。在一九六○、七○年代,瓊瑤小說是女孩子「躲在棉被裡偷偷看」的愛情經典。

瓊瑤9歲時就在大公報上刊出了她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可憐的小青」。 (圖取自上觀新聞...
瓊瑤9歲時就在大公報上刊出了她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可憐的小青」。 (圖取自上觀新聞)

●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表示,瓊瑤創造一個世代的愛情經典,卻拒絕進入文學史、婉拒文訊邀請作傳。封德屏回憶,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跟著兩個姊姊讀瓊瑤小說,一路讀到上大學,接著看瓊瑤作品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她認為瓊瑤小說不論是文字或國學造詣都是上乘,編織愛情的憧憬更令人心醉神迷,深深影響三、四、五年級生的愛情觀。

瓊瑤作品橫跨兩岸、影響逾半個世紀,卻拒絕進入文學界。封德屏透露,文訊建構文學史時,將瓊瑤列入120位作家中,想為她評論作傳、卻被瓊瑤拒絕了,「她拒絕讓學者談她、也拒絕被放入台灣文學史。」

把古典詩詞放進小說

●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表示,初二時在書店看到「幾度夕陽紅」,他雖不是少女,卻也為書中文采折服。他表示,如果說金庸是華文世界「第一個把歷史地理知識成功放入小說的作家」,瓊瑤就是第一個「成功把古典詩詞放進大眾小說的作家」。而瓊瑤和平鑫濤創造的「文學影視一條龍」模式,以及透過這種模式打造巨星的影響力,「目前無人能敵」,連金庸也無法超越。

王榮文則說,瓊瑤當年拒絕長照平鑫濤、想讓伴侶「尊嚴死」的理念引發爭議,如今她以自己的生命貫徹此一愛情理念。「這是她的愛情觀,一般人不能理解」,但瓊瑤也不在乎別人的理解。

●「我們這一代的少女都是看瓊瑤長大的。」一位編輯瓊瑤作品多年的五年級出版人表示,瓊瑤本人情感豐富,而她把自己豐富的情感透過小說傳遞給所有讀者。她書中的喜怒哀樂都是真的,而瓊瑤把這些情感放大,「現實中不會有那麼強烈的愛恨情仇,人們只能透過瓊瑤的電視劇和小說感受、感受原來喜歡人可以喜歡到這個程度」,這也是瓊瑤小說的魅力所在。

●瓊瑤橫跨兩岸的影響力,連張愛玲也欣羨。張愛玲是皇冠的元老級作家,她在寫給宋淇的信中,多次提到瓊瑤驚人的銷售量。張愛玲認為瓊瑤作品在大陸銷量驚人「也是意中事」,因為大陸「想看(愛情小說)的慾望壓抑太久了」。張愛玲在信中寫道,離開大陸前,大陸文人桑弧曾以蘇聯小說銷量為例,認為大陸會有「天文數字」的市場潛力,勸張愛玲為此留在大陸發展,「結果實現這些數字的倒是台灣作品,不是大陸的,也真是歷史的反諷。」

一位沒長大的公主

●作家瓊瑤生前留下作品無數,「瓊瑤小說」魅力無法擋,作家袁瓊瓊表示,瓊瑤永遠保持少女心,這是她作品永遠保持迷人的地方,影響力絕對是現象級。

袁瓊瓊表示,瓊瑤的小說厲害之處,就是明明寫的是言情小說,但只要看了就一定會被吸引,而且一直看下去,她的影像化作品也是,「這是瓊瑤迷人之處,很多寫言情小說的人做不到」。袁瓊瓊說,即使瓊瑤小說常被視為通俗作品,但所造成的影響絕對是現象級的。

林青霞第一部電影改編自瓊瑤的「窗外」。(國家電影資料館提供)
林青霞第一部電影改編自瓊瑤的「窗外」。(國家電影資料館提供)

袁瓊瓊表示,瓊瑤儘管年事已高,卻依然維持著少女心,感覺從30歲以後就沒變過,不管作品還是真實世界人生皆如此,「瓊瑤一直都沒長大,像個被寵愛的公主,在情感上十分執著,在外人看來也許不可思議,但也許正因為保持這樣的心態,作品才會如此迷人」。

●作家瞿欣怡在臉書發文表示,她在小學六年級那年,在租書店看完所有能租到的瓊瑤小說,但看了什麼都忘了,只記得當時像追劇一樣,連上課都在偷看。看完,就像是完成童年作業,覺得自己長大了。瞿欣怡說,瓊瑤用很豁達的方式離開,跟小說裡的不食人間煙火不一樣,讓她第一次真正了解瓊瑤。

●文史工作者江昺崙在臉書表示,雖然現代人將瓊瑤視為「刻板印象愛情觀」的祖師奶奶,但瓊瑤的文字在1960年代初期是有力量的。那時台灣社會還是有很多媒妁之言的婚姻,瓊瑤的戀愛觀雖然不切實際,卻提供了年輕人一個出口、一個追求獨立自主的內在動機。

江昺崙說,在當時戀愛、做夢都沒有充分的自由,瓊瑤小說則是讓年輕人可以在內心奔跑、吶喊與咆哮,「我們緬懷60年代那位早熟的年輕小說家,她把人生浪漫化、平板化,並透過商業機制,讓台灣少女、少年都有了做夢的勇氣」。

●歷史學者胡川安在臉書表示,「劉家昌過世、瓊瑤輕生,兩個人的創作都很有影響力,都形塑了我們過往對於家國和情感的想像,那些想像虛幻但不真實,存在腦袋裡卻沒有現實,感覺美好卻不存在,卻也象徵著我們的過去,一個需要告別的年代」。

瓊瑤

上一則

封面故事/書摘: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下一則

封面故事/從窗外到窗內…瓊瑤自身愛情故事 比小說精采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