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才剛制裁俄 五角大廈發言人卻口誤挺俄「捍衛主權」

Fed即將降息...這位「債券天王」指點美債投資方向

美國印度裔崛起 華裔相對衰落?

華裔印度裔是美國亞裔中人數最多、最受矚目的兩大族群;華裔近年常羨慕印裔在科技、企業界的成就,認為印裔崛起、華裔相對衰落了,美國政壇、加州矽谷都呈現這種現象,使關注華裔後代子孫前途的人憂心省思。

「國家」(The Nation)雜誌認為,印度裔崛起是21世紀美國引人矚目的事件,印度裔崛起在2024年更凸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父母是牙買加裔、印度裔,她可能成為美國首位帶南亞血統的女總統。與川普角逐黨內提名失敗的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Nikki Haley、曾是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是印裔。川普的副總統人選范斯的妻子烏莎(Usha  Vance)也是印裔,政壇一下冒出這麼多印裔,彷彿拜登說的「印度裔美國人正在接管這個國家」快實現了。

美國亞裔參政,日裔數十年來成果不差,而華裔近年參政包括勞工部長趙小蘭、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後來出任商務部長和駐中國大使)、歐巴馬政府能源部長朱棣文、白宮秘書長盧沛寧以及國會眾議員吳振偉,還有楊安澤2020年參加民主黨總統初選,如今輪到印裔獨領風騷。

美國535位聯邦參眾議員,五人是印裔。對照華裔有趙美心、孟昭文、劉雲平(都是民主黨)和6月加州補選出的聯邦眾議員方文思(Vince Fong,共和黨)等四位眾議員,有人把母親祖籍廣東的泰裔譚美·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也算華裔,就有五人,和印裔不相上下。

加州矽谷數十萬工程師中,華裔和印裔最多,但上市美企CEO或高管,印裔勝過華裔,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谷歌執行長皮查、星巴克剛被解雇的CEO納拉辛汗,還有摩托羅拉、IBM、Adobe和史坦普等企業CEO都是印裔。印裔常互相提攜,被接受度和團結度都勝華裔,成為科技企業界寵兒。

反觀華裔,近期最風光的輝達(Nvidia)CEO黃仁勳、超微半導體(AMD)CEO蘇姿丰、SuperMicro的CEO梁見後,或全球當紅企業台積電張忠謀等,都是台灣背景傑出人物或企業,人數不如印裔多。「富比世」2023年美國400大富豪排行榜,四名印裔上榜,華裔僅黃仁勳擠進前20名,可見印裔在美國紮根的深廣度和成就。

中國和印度是兩個人口超級大國,各有14億人。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美國印裔有470萬、華裔520萬,印裔十年內增幅54.7%,早晚會超越華裔成為最大亞裔群體。對賀錦麗被稱為亞裔,許多人不贊同,因為美國人常把南亞視為印度洋區,與其他亞裔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很大。

平心而論,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近200年,英語、文化等因素,使得印裔融入美國的情況優於其他亞裔。部分華人歧視印裔的膚色、文化,中印邊界摩擦更助長這種情緒,謔稱他們是阿三、咖哩味等。但美國印裔幾乎全是上層種性家庭,父母受良好專業教育、經濟優渥,其後代更易被美國人接納,融入情況普遍勝過華裔。

常有華裔自認是模範少數族裔,守法自律上進,教育和家庭收入高於其他族裔。調查顯示,華裔平均收入雖高於其他亞裔,但印裔家庭平均年收入達12.3萬元,遠高於華裔的7.22萬元,印裔也是全美平均值的兩倍。

什麼原因造成華裔和印裔差異?有評論指中國人文化、語言都有水土不服現象。華人19世紀就來美修鐵路,但飲水思源不忘本等觀念深植人心,永遠把美國當外國、世代永遠要做中國人,自認客居他鄉,管中國叫國內、美國是國外,美國人叫老外,生活圈離不開華人區,老了要落葉歸根。只慶祝母國國慶,對美國國慶冷漠,美中發生歧異時永遠站中國那邊,為中國崛起驕傲、眷念母國故土變成支持獨裁專政等現象普遍。

這些思維也讓全美華人分化嚴重,分地域、分不同政治認同、分省籍,認為美國嫉妒中國崛起才打壓華人,疫情病毒、竊密、學術界抓間諜、限制留學生學科技專業,有些州立法禁中國人買農地,想關閉抖音、打壓中企等,都是美國錯了。

有些責怪或許有其根據,但華人如無法根本改變寄人籬下觀念,只把美國當寓居的跳板,只享福利等好處而避盡義務、排斥美國認同,不想融入作真正美國人,觀念一代傳一代,華人將更難比肩印裔。

華裔 印度 亞裔

上一則

本土化無需恐中緊箍咒

下一則

一洲焦點/臉書小查被請喝茶 承認打壓挺川、賀終要受訪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