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清除街道幽靈車 成立跨部門執法小組

MTA新五年計畫出爐 資金缺口大

黑白集/雞肋海基會 怎好意思暴增預算?

陸委會明年度對海基會捐助預算暴增7500萬元,藍委質疑,兩岸官方交流停擺,海基會只剩文書功能,費用大幅增加是否有其他「特殊用途」?(海基會資料照)
陸委會明年度對海基會捐助預算暴增7500萬元,藍委質疑,兩岸官方交流停擺,海基會只剩文書功能,費用大幅增加是否有其他「特殊用途」?(海基會資料照)

海基會曾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關鍵角色,但隨著兩岸關係急凍,它卻越來越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樣的「雞肋」單位,近兩年預算卻暴增,今年比去年多一成,明年又比今年多兩成,政府補助更大增超過四成,不知必要性何在?

過去八年,海基會的連結詞一直是「已讀不回」,每遇兩岸重大事件,海基會的回應永遠是「已發函對岸,但對方已讀不回」;疫情期間如此,司法糾紛時如此,海上爭議時更是如此,海基會功能,只剩下「發函」。

從近年預決算書,即可看出海基會的「雞肋」程度。「兩岸溝通協調聯繫交流費」前年編100萬元(台幣,以下同),分文未花;去年降為4萬元,仍一毛錢花不出去。三大業務的文教、經貿和法律,預算也都花不完。但相關預算都照編不誤,文教業務甚至倍增。

最誇張的是人事費,今年比去年多編近2000萬元(約62萬美元),平均加薪超過一成,平均年薪直逼160萬元(約4.9萬美元)。海基會的業務大宗「處理台商糾紛」,馬政府時期每年處理六、七百件,蔡政府則不到300件。如此業務量,裁減都不為過,還能加薪?

海基會宣稱自己「必須承擔責任」;但它承擔了什麼?近來大陸學術團訪台被卡,海基會竟說「交流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基本態度就是「反交流」。如此海基會,好意思談責任、增預算?

預算 疫情

上一則

遠見高峰會/AI空襲 iKala創辦人程世嘉如何替人類求生提解答?

下一則

遠見高峰會/窮小孩變併購大師 黃日燦成就「壯闊人生」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