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爭議不亞於蓋茨 川普欽點前國安官員巴特爾任FBI局長

入冬首場大雪亂交通 紐約、賓州等東岸多州進入緊急狀態

太行山的華彩樂章

河流從紅岩中奪路而出如同撕裂的狹縫,稱為紅石峽。(李丁.圖片提供)
河流從紅岩中奪路而出如同撕裂的狹縫,稱為紅石峽。(李丁.圖片提供)

巍巍太行山,連綿八百里,挺拔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西側。借助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的地勢落差,孕育了眾多河流。太行景觀第一絕是長崖,懸崖壁立萬仞綿延不絕。曲流峽谷是另一絕景,白居易曾賦詩「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山體被風與水侵蝕雕刻成又一絕景塔峰。太行山海拔不過兩千公尺,因為崛起於海拔幾十米的平原邊緣,深切的溝壑之上,陡峭絕壁綿延數十公里,視覺上極其險峻。公元206年曹操越太行山討伐并州刺史高幹,遭遇大雪,嗟嘆行路難,寫下〈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西太行地區嚴重缺水,是蒼涼的黃土高原。北太行也缺水,零星森林點綴在裸露的荒原和岩石間。太行山的華彩樂章在河南。南太行山的紅色長崖塔峰、飛珠濺玉的懸泉飛瀑、鬱鬱蔥蔥的莽莽林海,雄秀兼具。隋煬帝楊廣詔發民夫修弛道九十里,只為觀賞南太行風光。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

太行山系雲集了諸多名山。南太行山水精華在豫晉交界的雲台山,被聯合國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黃河流經鄭州北,河水挾裹著厚重的泥沙,河面浩淼,這是黃土高原終點,華北平原起點。泥沙淤積使河床高於城市地表面,地上懸河從鄭州開始。黃河流至開封一段,河床甚至高出壩外達十公尺。車過黃河大橋,穿越豫北平原到達焦作。盤山路深入太行山腹地,進入雲台山。只見峭壁跌宕溝壑毗連,飛瀑流泉激蕩山谷,常年雲霧繚繞。園內多長崖、塔峰、峽谷奇景,收納了飛瀑流泉曲澗,既有北方山脈粗獷渾厚的氣勢,又浸潤著南方植被茂盛、激流飛瀑的靈秀。

河流從紅色嶂石岩中奪路而出,如同撕裂的狹縫,被稱為「紅石峽」,是十四億年前震旦紀地殼運動造成的。兩側峭壁橫向展開,氣勢撼人心魄,底部窄似一線天地。走在小橋上,頭頂懸崖絕壁,腳下萬丈深淵,心驚膽顫。沿著石壁腹部的棧道下到八十六公尺深的谷底,穿過黑龍洞來到黃龍潭,水清澈見底,游魚悠閒。黃龍瀑布似紗帳,瀑布後面有幾股流水從泉眼噴射出來。因嶂石岩含鐵量不同,崖壁展現深淺不一的紅色,構成不同層次的圖案。崖秀、峽險、石奇、瀑美,大自然的陽剛之氣和陰柔之美薈萃於紅石峽中。峽谷深藏在地表下,空氣不能與外界充分交流,形成小氣候。盛夏峽外酷熱難耐,峽內涼爽宜人。而隆冬時峽外天寒地凍,峽內樹木蔥郁溫潤如春。

峽內白龍瀑布落差六十餘米,上兩段若隱若現,下段狀若白龍銀光閃閃。瀑布流入白龍潭,潭下有暗河,水潛流而去,出口在修武縣五里源鄉海蟾宮。酈道元的《水經注》有記載:「潛流三十里復出」。海蟾宮水質優良,我們品嘗了養鴨農戶自製的松花蛋,特別香。

峽谷終端是子房湖。湖西畔突兀伸展而出幾個塔峰,相連如佛掌,稱「佛掌峰」。從前山民為逃避官府苛捐雜稅,爬上佛掌峰開荒,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小村落自名「天堂村」。子房湖盡處是子房村。張良(字子房)協助劉邦建立漢業之後,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便辭官隱居此地,後世子孫繁衍而成今天的子房村。

雲台山另一絕景是峽谷中百折千遶的曲流。小寨溝景區山雄水秀,泉水瀑布不絕如縷。仰望高山對聳,峽谷底巨石矗立,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現飛瀑、流泉、彩潭、奇石景觀。

進入潭瀑峽,峽東面峭壁疊翠,峽西面群峰列陣,峽內一股股泉水或急湧如瀉,或飄忽如珠簾,匯成溪流。一條石階引上石山。路兩旁的樹木多是從石縫中蹦出來的,也能濃密得遮天蔽日。瀰漫山間的野花正繁盛綻放。峽谷深處有一塊長方形臥石,長十幾公尺,石上布滿一排排長條印痕,名「唐王試劍石」。傳說李世民率兵穿越太行山,去攻打占據在懷川的劉武周大軍,途中有人獻寶劍。李世民揮劍砍向此石,在石上留下道道劍痕。

泉瀑峽盡頭有雲台天瀑,落差三百公尺。民謠「遊雲台,不到天瀑不算來。」因上游山西築水壩攔截河水,往昔奔騰咆哮的飛瀑被水壩截住,幾乎乾枯。

連接豫晉兩省的公路穿越雲台山,包括十九個隧洞,首尾相連總長近五公里,落差九百多公尺,歷時十二年建成。外觀是一排大階梯層層而上。開車進洞,多急轉彎和陡坡。沿途山峰萬仞、峭壁懸崖,取名「疊彩洞」,以「擁有最多螺旋上升U型穿山人工隧洞的隧洞群」載入金氏世界紀錄。

雲台山彰顯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主峰茱萸峰海拔一三零八公尺。雲台觀雄踞茱萸峰之巔,白雲繚繞如天上宮闕,三大天門建成比泰山還早百餘年。唐朝藥王孫思邈曾在茱萸峰採藥煉丹醫病,收集民間祕方,撰寫了《千金要方》。

古代茱萸峰上遍生茱萸,重陽節插茱萸以避邪消災的風俗盛行。傳說王維十七歲時,重陽節登高峰,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千古名句打動了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東漢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於魏王曹丕,封山陽公,居山下修武縣十四年,死後葬於雲台山南麓。魏代文學家嵇康、阮籍與名士隱居南太行二十年,「竹林七賢」成了魏晉時期文人的代表。

●太行深處的掛壁公路

太行山古有愚公移山的傳說,今有河南的掛壁天路。南太行山的山體下部是紅嶂石長崖,上部形成逶迤的峰巒。嶂石岩堅硬層薄,山體岩石之間有較寬闊的台地。村落背依懸崖,面臨深谷,分散在這些平台上。人們在險峻的山崖間見縫插針地開拓家園,形成一個個閉塞的人文孤島。

郭亮村是被絕壁托舉於山頂上的彈丸之地。村莊四周高數百公尺的紅崖如刀砍斧削。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郭亮據守於此,被王莽數萬軍隊合圍。郭亮命士兵將鼓和羊懸掛在絕壁上,羊的四蹄亂蹬,發出咚咚擊鼓聲。王莽官兵以為郭亮準備大戰,按兵不動地觀望。此時農民軍便乘機用繩索吊下絕壁,轉移到山西。這就是「懸羊擂鼓」典故的由來。後人把這個村莊名叫郭亮村,懸羊擂鼓的寨子名叫「會逃寨」。

峽谷兩側丹岩壁立,延伸數十公里,盤山公路不能翻越垂直的絕壁。想起李白〈蜀道難〉的描述:「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形容這裡也很恰當。

郭亮村人祖祖輩輩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的雲端,僅以沿崖壁開鑿的一溜石窩,拐了幾道彎才能下到谷底。孩子們得攀越天梯步行十幾公里才能到山下上學。懷著走出大山的夢想,村民用鋼釺和鐵鎚在懸崖上一鎚一鎚地打洞鑿隧道,用血汗和生命在四百米高的南太行絕壁橫面上開鑿出一條人工隧道,長一千三百公尺,歷時六年,於1977年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山路。此路懸掛在半山腰,形象地稱為「掛壁公路」。

我們的中巴開進隧洞,車頂幾乎蹭著洞頂。洞壁釺痕交錯,洞頂垂石嶙峋。每隔十幾公尺有一段石壁被鑿空,築路時用來傾倒鑿出的石頭,也作為採光口。從對面山崖上看,一個個採光口就像窗子般鑲嵌在懸崖的橫面。

郭亮村九十多戶農家,一座座石頭屋依山順勢擁擠在峽谷兩側有限的台地上,村民只能在巴掌大的平地上建房。許多房屋大門對著山溝,門前不到十公尺就是萬丈深淵。雖然小路邊緣砌了一堵矮牆,但擋不住深淵形成的大風,行走其間有被風吹進深淵的恐懼。石屋石瓦石牆,屋裡石炕石灶,院裡石磨石碾石桌石凳,偶爾傳來雞鳴犬吠,老宋家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十七代人。過去郭亮村人爭相走向山外的世界討生活,如今他們依託萬仙山森林公園發展鄉村旅遊,腳不離村就有收入,守著家門口就能掙錢,實現了脫貧致富。

太行山掩映著很多崖上村落。從1962年到2002年,山民開鑿了七條懸掛在萬仞絕壁上的公路,見證了太行山深處天塹變通途的奇蹟,記錄著讓人刻骨銘心的太行山天路傳奇。

太行山已經從地理意義上的「天下之脊」,被賦予文化意義上的「民族脊梁」,被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反覆詠頌。   (寄自喬治亞州)

郭亮村掛壁公路懸掛在半山腰,距山頂和溝底都有百餘米。(李丁.圖片提供)
郭亮村掛壁公路懸掛在半山腰,距山頂和溝底都有百餘米。(李丁.圖片提供)

河南 鄭州 雲端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