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京榆林的老街
榆林是陝西最北面的城市,處於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交界處,歷史上是漢民族和北面少數民族交接的前沿,是一座年代久遠的歷史文化名城,長城從北面穿越,周邊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現在它也是抗擊沙漠南侵的前線城市。我因為在米脂中學工作四年,多次去過榆林。
榆林一九八六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文化名城,其中「六樓騎街」是其重要特色。「六樓」指坐落於老街的六座樓閣,規模有點像老北京的大街,加上兩旁眾多的四合院,因此,榆林有「小北京」之稱。
從鎮遠門,也就是南門進入古城,就看到很壯觀的連續六座過街樓和四座牌坊排列在南北大街上。過街樓依次為文昌閣、萬佛樓、新明樓、鐘樓、凱歌樓和鼓樓。由於這些古樓閣下車輛皆可穿行,因而有「六樓四牌騎街」的美名。這六座樓閣猶如璀璨奪目的明珠,貫穿南北,組成古城一大人文景觀。在長僅兩公里多一點的街市上,每隔一、二百米就出現一座過街樓或牌坊,不但陝西近百個縣市中絕無僅有,即使在全國兩千多個城市中,亦屬罕見。
這些過街樓和榆林的歷史變遷、宗教文化、政局變動都有密切的關係。以其中的第四樓鐘樓(見圖)為例,這座樓地處市中心,高二十四米,比其他的過街樓都高,且造型獨特,具有中西結合的風格。樓上置大鐘,有報時的功能。門洞上方的石刻匾額朝南的寫著「南控烏延」,朝北的是「北臨雁塞」,顯得氣魄宏大。
我對這座樓和題詞不太了解,就請一名過路的老先生給我指點,老者很熱情地告訴我有關的典故。一九二一年,榆林的官員和士紳決定在原牌樓舊址修建一所「井公祠」,以此給當時的陝北鎮守使井岳秀祝壽。這名陝北的土皇帝在榆林把持多年,權傾一方,榆林南北的大片地方都是他的勢力範圍,士紳們拍他馬屁,樓建成後取名「長春樓」,還準備在樓內安放井的銅像。後來被陝北在京的人士得知,在報紙上予以揭露,銅像之事才作罷,改成安放一張井的放大照片,並把樓名改為「鐘樓」,一直到解放,才把井的照片撤除。
老街上遍布酒肆茶館、風味小吃、古玩字畫、地方手工藝品等商鋪,集中體現了榆林歷史文化的精髓。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店名也頗有特色,如武大郎燒餅、鎮川麻辣肝碗托、驢蹄麵等等。兩旁古老的四合院,一座座都建造考究,門前的石獅子顯示主人門第高貴,門樓、院牆、照壁都有青磚磨刻的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當中的院子、樹木花草,體現主人的藝術趣味;正庭和廂房,雕欞畫彩,工藝精湛,讓人驚歎,處處顯露榆林深厚的文化底蘊。
榆林地處沙漠和黃土高原的連接點,漢蒙回雜處,因此飲食習慣上各有不同,又互相融合。炒米、奶茶、酪餅子、酥油、羊羔肉、烤羊肉串等北地食品,和黃米飯、豬肉熬酸菜、炸油糕、醬豬爪、豇豆錢錢飯、揪麵片,在老街上都隨處可見。
朋友們特別給我推薦,到了榆林一定要品嘗特色小吃炸豆奶。我們到了飯店,先點這一道菜,端上來一看果然色澤金黃,外脆裡嫩。朋友交代過,吃的時候不能心急,小心燙嘴。我們先輕輕咬一口,的確入口即化,香甜甘美,豆香馥郁。
我們在老街上還發現一家寧波包子店,在這北地還能吃到家鄉風味的包子,使我們大感意外。店老闆說,旅遊的人多,生意還不錯,只是冬天冷一點。
榆林地處陝西最北端,去過的人可能不多。我給大家推薦,很值得一遊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