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脫口秀演員調侃王楚欽「慣冷出局」被暫停合作

不堪舊金山市區零落 米其林一星餐廳12月關閉

細說三十七載的報緣

每想到世界日報,就心存感激,因為它的一則報導,讓我可以敲開綠卡和工作的大門,在美國安身立命。

記得一九八六年初,我放下執了十五年的教鞭,闔家來美。原以為從此永別杏壇,沒想到無意間,在世界日報看到一則社區消息:「華埠一所新移民頗多的高中,極需中英雙語數理老師」,新聞中特別聲明,如果沒有綠卡的,他們可以協助申請。所以次日我立刻帶著學經歷證件,搭地鐵到這間從未聽聞的高中,登門毛遂自薦。

科學部系主任看了如獲至寶,當下拿起電話,詢問教育局的主事者,如何可以讓當時尚無綠卡的我,參加臨時教師執照考試?經對方指點迷津後,我憑著校長一封擬聘我教中英雙語生物的信,得以報名應考,開始重操舊業,在美作育英才,直到二十五年後退休。

兩年後,我們透過世界日報的廣告,找到中意房子的經紀人,在市郊買了一棟地下室有獨立進出口的房子。為了幫助支付每月為數不小的貸款,我們請人把地下室裝修成兩房一廳一衛,帶廚房,在世界日報刊登廣告後,馬上就有人詢問入住,其中一個房客一直住到我三年前賣屋才搬走。

世界日報廣告的影響力還不只於此。剛來美國,我們捨不得買新車,有次看分類廣告買了部二手車,沒開多久,一到十字路口等紅燈時就熄火,綠燈亮了也打不著,氣得後面車司機直按喇叭,我們只好送到修車廠整修後,直接廉價賣掉,以免後患。又是靠登在世界日報的廣告,很快就順利出手。

早期沒有網路的時代,我們訂機票返台、參加旅遊團或坐郵輪,無一不靠世界日報的廣告。我喜歡參觀藝文活動,比如聽名家演講、合唱演出、書畫展、布道培靈會,世界日報都會提供時間和地點的詳細資訊,讓我可以享受心靈的饗宴,一飽耳福和眼福。

現在中國超市林立的法拉盛,周末總會在報上刊登特價促銷廣告,貨比三家不吃虧,我樂得看報參考對照,趁機撿便宜。

雙親來美依親後,多虧世界日報提供思鄉心切的他們精神食糧。關心台灣現況的父親,一字不露地把台灣新聞版從報頭看到報尾。愛好文藝的母親新聞看完,還有副刊、家園版、上下古今版和小說世界,夠她細嚼慢嚥;看完有感而發,還曾投稿獲得錄用,帶給她極大的驚喜。

從中學就愛爬格子的我,有了世界日報家園和上下古今版這兩塊園地,讓我可以盡情抒發我見我思。有次寫了一篇回憶高中母校的文章,讓我有次參加在職進修時,得以結識素昧平生的學姊。記得講習休息時間,我們自我介紹,發現同樣來自台灣南部小城,也是女中畢業,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她提起,前不久還看到家園版有篇懷念母校的文章,知道出自我的筆下,感覺距離更近了,我們留下電話,一直保持聯絡。

母親住在西岸的好友王媽媽,也是世界日報的長期訂戶,因為從小看我們長大,報上見到我和妹妹憶舊的文章,我們輪流代表已故的母親致電問候時,記憶力不減當年的她,總會如數家珍似的細説她的讀後感,不覺就跟她一起走進時光隧道,盡情地話當年。世界日報無形之中,拉近東西兩岸的距離,牽起了兩代情。

我曾寫過讚揚我的家醫和裝修師傅的文章,刊登後,分別收到主編來信,說有讀者想知道那個醫生和裝修師傅的電話,可否把我的電郵轉發給詢問的讀者,我當然樂於分享,讓好人不寂寞。

我寫母親與她的小兒麻痺學生,竟然引起妹妹的高中群組同學回應。她住在外州郊區,訂閱世界日報多年,因為她當年上下學必經母親工作的小兒麻痺勝利之家,所以我的文章勾起她很多回憶,她說故此特別剪下收藏。世界日報無遠弗屆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疫情期間,人們平常消磨時間的商場、老人中心、教堂、學校……一律關閉,要不是世界日報仍然堅守崗位,天天出報,提供大家最新資訊,和寫稿交流的園地,人們的生活將會更加鬱悶。雖然網上早就可以看電子報,但我還是喜歡紙本報紙拿在手上的溫度,享受一報在手,隨意翻閱的樂趣,一則不傷眼睛,再則,不必忍受網路塞車時,半天翻不了頁的焦慮。更何況,學生時代就有剪報習慣的我,碰到值得保留的作品或是拙作刊登,必定剪下保存。

回顧來美三十七載,實在受益世界日報良多,除因此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日常生活靠它穿針引線,指點迷津外,更豐富了精神生活。衷心期盼它能繼續搭起友誼的橋梁,在異域的茫茫人海中,成華人生活的燈塔,為他們的衣食住行育樂提供導航,更讓中華文化薪火相傳,在異國永續發揚光大。

世界日報 綠卡 地鐵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