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香港大不同
我在東京住了十多年,金融海嘯後搬到香港,直至新冠肺炎爆發前,每年都回去兩三次。二月底,是四年後第一次回去,離開這麼久,即時感受到日本和香港習俗的差異。
香港人很直接,日本人則較婉轉含蓄,商店在關門前,他們不會叫顧客走,只是播放「友誼萬歲」,客人自會「識趣」。餐廳在開市前或打烊後,都說在「準備中」,而不說已關門。尤其是待客態度,日本人都謙恭多禮,服侍周到,務求令人滿意為止。而且不收小費,餐後結帳時,你可把餘額全數收回,一「丹」不留。而香港,除了「加一」之外,找贖時,大多只把大紙幣收起,餘下的就算給侍者額外的打賞。
記得初到日本時,我把小費放在桌上,服務員竟追出來,要退還給我,令我一頭霧水。後來在香港,有次與日本同事到中環午餐,結帳時店家照常把餘額放在小盤子上,他接過後,竟統統倒進錢包裡,一「毫」不留,令服務員好不尷尬。
日本人還特別守規矩,紅燈時即使老遠沒有車輛開來,也不會橫過馬路,與分秒必爭的香港人亂穿亂衝大不相同。連坐的士的文化都有差別。在日本,車門的開關,百分之百由司機操控,乘客無需操心,否則反而干擾了他。記得九○年代剛回香港工作時,每次有日本朋友到訪,幾乎都被的士司機大聲「問候」,因為他們下車後,沒有把車門關上。幸好近年有所改善,不少香港的士的車門,已可由司機控制。
還有開車時,雖然大家都是英式的左上右落,但在地鐵站的扶手電梯上,香港人都站在右邊,而日本人卻站在左邊。在地鐵繁忙時,日本會有專人把乘客推入車廂,把人當肉類搬運。有次我被人潮從門前推移到車廂裡面,整個過程雙腳幾乎完全站不到地。更有趣的是,不論乘客多寡,大多數人都在閉目養神,甚少談話,甚至不許講電話。
而香港的地鐵卻熱鬧得很,大聲講電話的有之,調高音量聽YouTube的有之。不過遠在可能有身體接觸之前,車門已關閉,不再讓乘客上車,因而即使在繁忙時刻,車廂的密度也遠較日本為低。
香港人對女士較為體貼,大多數酒店和餐廳,女廁比男廁近,好讓她們少走幾步。而日本,女廁反而比男廁遠,據說這才是尊重女性,因為男人不會從女廁門前經過,有助她們保護私隱。
然而在乘坐電梯或出入大廈時,誰真誰偽便原形畢露。我們通常會拉住大廈或電梯的門,讓女士們先行進出,而日本卻相反,女士都禮讓男士優先,而大男人們居然視為理所當然,昂首闊步,連一聲多謝都懶得說。
日本很多百貨公司,每部電梯都是獨立運作的,如想盡快有電梯到,需逐一把所有門鈕都按下,這會令人感到失禮和尷尬。有些高級酒店,如美國領事館旁的大倉,甚至連關門的按鈕都找不到,可把不少急性子的香港人氣壞了。其實也不是沒有,在開門鈕旁那個小小的空白按鈕便是,只是不想人知道、更不想人觸動它而已。港日文化習俗的差異,於此可見一斑。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