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
印度是遙遠國度的文明古國,二○○七年我與所屬教會的醫療團隊,男女老少,浩浩蕩蕩二十幾人,從舊金山機場起飛,在香港、新加坡轉機,旅途勞頓,三十多小時後才降落在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Bangalore),開始為期二周的醫療營。
印度於一九四七年獨立後成為聯邦制國家,由二十八邦與八個聯邦屬地組成,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此行我們主要待在印度最南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Nadu),百姓是泰米爾人,講古老的泰米爾語,這是官方語言之一,印度至今並沒有統一的國家語言。
我們首先由班加羅爾搭過夜火車到西瓦卡西(Sivakasi),此城鎮以鞭炮和火柴工廠而聞名,占全國百分之七十的生產量,因此晚上常放煙火來歡迎我們。之後,我們來到達馬普里(Dharmapuri),這是位於泰米爾納德邦西北部的一座城市。
為了融入當地人,入境隨俗,女團員都自備紗麗(Saree/Sari),這是印度最傳統的服飾,聽說公元前兩千八百年起源於印度河流域。皮膚黝黑的我,穿著色彩鮮豔的紗麗,本地婦女常把我當自己人談天說地,有趣的是印度人講話,頭常會左右搖晃,來表達「是」或「了解」。
醫療營的服務對象是達利特人(Dalit),屬於種姓制度(Caste)的最低階層,被定為不可接觸(Untouchable);醫療營天天大排長龍,從早忙到晚,我不是醫生、護士、藥劑師,因此被分派到禱告站;病人看完醫生、領了藥後,會到禱告站,來的人中有瞎眼、跛腳、癌症、愛滋病患者等,令人憐憫之心油然而生,禱告是上帝的賜福,將福恩傳給人,我樂此不疲。
印度人重儀式,我們所到之處,人人披掛花環視為貴賓,並有小女孩表演傳統舞蹈,隆重歡迎;印度人也好客,家庭拜訪總被熱情款待,賓主皆歡;來此之前,我已愛吃印度食物,尤其香噴噴的烤餅(Naan),來印度後,薄餅(Dosa)再加一杯奶茶(Chai)即是我的早點美食,天天吃印度餐,喜樂滿盈。
金奈(Chennai)是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舊名為馬德拉斯(Madras),被評為印度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醫療營全部結束後,我們來此旅遊,犒賞團員們的辛勞。到印度最大的海灘MarinaBeach,長約十二公里,歡樂戲水,享受陽光,放眼望去是孟加拉灣,美景當前,聖雄甘地雕像是此熱門景點之一。
聖多馬大教堂(St. Thomas Cathedral Basilica, Chennai)是耶穌的使徒多馬長眠之地,其將福音遠傳到金奈。教皇保羅二世曾於一九八六年蒞臨此教堂,二○○四年被定為國家聖殿。團員們心懷感恩,能親自踏在歷史悠久,遍滿先賢腳蹤之地,也為我們的印度之旅畫下美好句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