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心理
有一年聖誕節,我獨自飛往夏威夷度假,等待老公隨後趕來。趁老公尚未到達之際,我獨自用餐,不必顧忌他人,心中立下決心,少吃碳水化合物,多食蔬菜和水果,以維護健康並減肥。
來到這人間天堂,處處美食誘人,但我還是決定好好管住自己的口腹之欲,在這麼美的度假勝地,若因發胖而走得氣喘吁吁,那就太對不起夏威夷的魅力了。
有一天,我前往Ala Monda購物中心的美食廣場,各式攤位林立,我轉了一圈又一圈,日式拉麵飄著肉香、道地夏威夷特色美食香氣四溢,還有韓國烤肉、菲律賓美食、泰國料理、中餐春捲等,如此多的美味,究竟該選哪一種?
心懷「少吃米飯和麵食」的信念,我站在每個攤位前停留片刻,內心輕敲著鼓,然後轉向下一個攤位。幾個回合下來,內心的鼓有些不耐煩了,到底要吃什麼?最終我的腳步停在韓國冷麵前,心想這是我小時候喜歡吃的冷麵,那種味道和麵條的口感,太讓我想念了,而且能在夏威夷品嘗到韓國冷麵,機會難得;另一個聲音卻在心裡警告自己,這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麵食,內心又掙扎幾回合,最終味蕾占了上風,管他的,今天先不考慮碳水化合物了,健康飲食留待明天再說,結果我點了一大碗韓國冷麵。
一個印度裔服務員一直在看手機,我點餐後等了五分鐘,他才慢吞吞地開始準備。他將冷麵撈起,稍微在熱水中泡了一下,然後將碗推給下一個工作人員,那個人接著往碗裡舀了一瓢湯,再抓了幾款肉和幾塊蘿蔔,韓國冷麵就完成了。我滿心期待地嘗了一口,哎呀!與想像中的味道大相逕庭,完全找不到熟悉的味道,內心極度失望。
興致勃勃地挑選了半天,結果還是選擇了碳水化合物,但這碗麵卻絲毫提不起我的興趣。儘管不好吃,我還是強忍著吃下了整碗麵,可吃下的不是冷麵,而是一肚子的失望。
食物吃得不舒服,心情也跟著不舒暢。離開美食廣場後,抬頭看見了ABC商店,我需要購買牙膏,於是走了進去。環顧四周,竟然發現了日本麻糬,味蕾再次蠢動,今天肚子太委屈了,安慰一下自己吧!於是,我隨手挑選了幾個麻糬。
離開商店後,我立即吃掉了一個麻糬,一口咬下去,香甜撲鼻,口感極佳,揮去了心中的鬱悶。吃完一個後,我再接再厲,連續吃了五個麻糬,明明不想吃太多碳水化合物,但這天偏偏吃了冷麵和麻糬,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心理學中有個現象叫做「逆向心理」,即是當我們強烈希望避免某事發生時,反而增加了它發生的可能性,這或許與注意力、期望和行為的複雜互動有關。我那天真切地體驗了一次「逆向心理」。
記得有一個北京姐妹,當初在尋找伴侶時,她為自己立下了兩個原則,一是不找家裡住在農村的,二是不找兄弟姊妹多的。然而最終她嫁給了一個來自農村的丈夫,而且他有十一個兄弟姊妹,可見得「逆向心理」無處不在。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