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夜光璧 明月珠」首次在湖北亮相
新建成的蘇家壟遺址博物館近日在湖北荊門京山正式對外開放,與「史記」中記載的「明月之珠,夜光之璧」相呼應的珠、壁首次與公眾見面。從蘇家壟遺址出土文物證實,在絲綢之路、茶葉之路之前,曾有一條被稱為「金道錫行」的中國早期金屬之路,為創造輝煌的青銅文明奠定了基礎。專家建議以「金道錫行——中國早期金屬之路」名義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據央視、極目新聞報導,蘇家壟遺址博物館內有許多珍貴的文物都是首次展出。明月珠是春秋早期的曾侯珠,還展出玉璧。按下這兩件文物的展示櫃的按鈕,展示櫃將熄滅燈光,玉璧和玉珠則被特殊光線穿透,還原當時碧綠通透的顏色,讓人聯想到武俠小說裡的夜明珠。
這兩件文物同時出土於79號墓,與古籍中的「隨和之寶(隨侯珠與和氏璧的並稱)」描述相呼應,是首次在曾國考古中發現的「珠聯璧合」。
蘇家壟遺址經歷四次發掘共出土文物達1100多件,墓主為周朝時期曾國統治者曾伯桼。蘇家壟遺址博物館本次共展出81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有大量珍貴青銅器以及冶煉作坊遺址。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陳建立表示,它的量很大,禮器的組合非常齊全。青銅器的生產,這種資源的控制、資源的流通,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有組織的一種行為。
「金道錫行」的發現同樣令人興奮。「金道錫行」是指青銅原料的遠距離運輸,考古證實,蘇家壟遺址就是「金道錫行」的重要節點。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表示,夏商周三代,青銅原料成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為保證青銅原料的正常供應,周王朝或訴諸武力,或在原料豐富地區分封藩國。隨棗走廊是周人南下和控制江漢地區的重要通道,周王朝在此分封了眾多同姓諸侯國,史稱「漢陽諸姬」,而曾國就是「漢陽諸姬」中的重要封國。
作為周王朝控制南方的重要力量,曾國承擔了「克狄淮夷」的使命和保障「金道錫行」暢通的責任,「曾伯桼」簋銘文中「金道錫行」的內容和蘇家壟遺址冶煉遺存的發現,揭示了曾國在周王朝經營南方、控制銅錫原料運輸路線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湖北日報引述陳建立表示,湖北有非常多與青銅冶鑄有關的遺存,如在黃陂盤龍城和郭元咀、大冶銅綠山、陽新銀山、隨州廟台子和京山蘇家壟等遺址發現規模不等的銅鉛冶煉和青銅鑄造遺存,還出土有體量龐大的青銅器。這些是講好「金道錫行」故事的最好載體。不妨考慮以「金道錫行——中國早期金屬之路」的名義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