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華埠門戶閒置3年 紀念品店進駐 每月租金報價3.2萬元
位於曼哈頓華埠勿街(Mott St.)1號的大型鋪面在閒置近三年後,近日終於重新開張。新的租戶是由南亞裔人士經營的連鎖紀念品店。
此處地產位於勿街與窩扶街(Worth St.)的夾角處,面對且林士果(Chatham Square)路口以及華埠地標劉錦廣場(Kimlau Square),堪稱華埠門戶。該處在疫情前曾為一蔬果超市,超市結業後,由於空間較大、租金昂貴等原因,已空置兩年以上。根據業主提供的招租信息,該處物業地面層和地下層總面積達到5399平方呎,每月租金報價3萬2000元。
今年8月初,新租戶開始裝修,並很快開始營業。目前,店內有三至四名員工,多為南亞裔,也有非洲裔。據其中一名員工介紹,該店於8月13日開業,價格與華埠和小義大利社區內已在營業的同款紀念品店相似。
華埠和相鄰的小義大利作為紐約知名觀光地,區內現已有多家連鎖紀念品店,僅在從堅尼路(Canal St.)到且林士果之間的勿街上,就有至少四家同類店鋪。這些店鋪出售紐約主題的冰箱貼、鑰匙墜、水杯、仿真車牌、帆布袋及服裝等,各家店內產品幾乎完全相同,而所有店鋪的業者和員工也幾乎全為南亞裔人士。與華人業者相比,這些紀念品店每天都會營業到很晚,且全年無休。
不過,這些南亞裔業者普遍缺乏與周邊社區的溝通欲望,對於採訪邀約幾乎都冷淡回應,而據華埠商業改進區(Chinatown BID)的人士介紹,這些業者也從不參與他們組織的社區活動,幾乎沒有過什麼交流。
商改區行政總監陳作舟表示,這種紀念品店非常依賴客流量。他們大量進駐華埠且能付得起大型店面的昂貴租金,說明華埠的遊客數量足夠多,能夠支撐得起他們的業務,這是好事。陳作舟認為,像華埠這種外向型商業屬性較強的街區,只要訪客的觸及率高,就有利於商業繁榮,「無論人們來做什麼,總會吃個飯、買些喝的吧」。
不過,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紀念品店不會主動帶來遊客,更多只能被動地吃其他活動或商家引流來的客流紅利。有社區人士反映,華埠如此高飽和度的紀念品銷售業的盈利能力令人存疑,有人甚至懷疑這些店鋪另有作用,比如以提供就業擔保的方式幫助南亞同鄉獲取合法勞工身分等。由於業者與華埠社區溝通較少,因此這些疑慮目前尚未得到解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