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人文脫鉤」 中學者倡對美作家和記者「再接觸」
中國與美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受到疫情與雙邊關係衝擊甚廣,近期學術團體組織眾多學者,一齊呼籲改變雙方人員領域交流的脫鉤趨勢,其中復旦大學學者趙明昊呼籲中國,需要想辦法與一些美國作家、媒體記者和評論員展開「再接觸」。
新媒體智庫「海外看世界」近日刊出諸多學者對於美中人文交流脫鉤趨勢的分析與建言,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昊撰文指出,美國國務院至今沒有取消赴中國的旅行警告,導致很多美國家長擔心孩子會在中國被「非法拘禁」。
他強調,加強人文交流是避免中美走向更激烈對抗的必要條件,但這不能只是靠政府的力量,「關鍵在於如何解決阻礙中美人文交流的深層次挑戰」。
趙明昊認為,美國不是鐵板一塊,「不宜把對中國有不滿、有批評的人士等同于『反華』勢力或是極端鷹派」。中國方面近期重點針對美國的商業界、戰略界的人士加大交往力度,「但是似還缺乏對美國文化界人士的重視」,他建議,需要想辦法與一些美國作家、媒體記者和評論員展開「再接觸」,「自信的中國應有不畏懼刁鑽問題、質疑不滿的勇氣」,在對外交往和國際傳播中實現高品質的「資訊供給」。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則在文章中指出,美國的入境關口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令人談虎色變的場所」,即使那些安全入境的也會在悄悄鬆口氣的同時,也會對在美餘下的日子是否一切順利忐忑不安,「畢竟還有一道離境的關卡」。對於美國政府對中國學者學生施加如此大規模的壓制和霸凌,他直言這就是「要和中國脫鉤」,「更深層的原因是相信中國在中美交往中獲益更多,因此斷絕這一管道雖然可能導致雙輸,但認為中國輸的更多」。
他認為,美方在這一過程中雖然掌握著主動,但並不意味著自己不會成為受害者,他指,美國阻斷中美人文交往,也可能導致美國的「知華人物」越來越少,對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帶來重大負面影響。從小方面來看,「幾乎所有被關小黑屋的中國人,都會成為堅定的反美者」,長此以往美國將不再是中國留學首選國,這對美國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
海外看世界主編、美國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趙全勝示警,美國在人文領域的對中國脫鉤和麥卡錫主義回潮是一種釜底抽薪的做法,「對中美關係造成的危害並不亞於已經愈演愈烈的貿易戰和科技戰,同時也已經外溢到中日關係和中歐關係」。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