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台積電亞利桑納廠下月開幕 川普拜登有望同框

川普與霍楚通話 望修繕賓州車站和紐約地鐵

手抖、惡心、心悸 小心「開學症候群」 醫授6招緩解

開學後,有些學生會出現「開學症候群」,家長應注意孩子身心理狀況,避免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學業表現。(本報資料照片)
開學後,有些學生會出現「開學症候群」,家長應注意孩子身心理狀況,避免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學業表現。(本報資料照片)

開學了,家中孩童呈現不同情緒差異,一種是期待跟同學見面,一種是出現情緒焦慮,出現拒學、懼學等情形,又稱「開學症候群」。台灣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孩子過了漫長暑假,對於新的學期,要面對新的環境、同學、老師,甚至更多的課業壓力,可能出現身心不適症狀。

楊聰財說,開學前後,常有孩子因情緒低落、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頭痛、惡心、心悸等狀況就診,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或學業表現。會出現「開學症候群」,主因是壓力,有些學生擔心考試壓力、學業競爭,一想到就鬱鬱寡歡。

楊聰財提醒,如果家中孩子出現以下身心理狀況,應適當的支持和引導,包括家長、教師、同學的鼓勵和理解,幫助一起克服心理障礙。通常,身心不適症狀會在開學後一段時間逐漸減輕或消失。

生理狀況方面:因作息時間改變,可能感到疲倦和乏力,尤其是習慣假期晚睡晚起的學生,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適應早起的學校生活。如果感到壓力,可能會出現頭痛或胃痛,一些學生會出現食欲減退或增加。

心理狀況方面:對於新的學期、課業壓力或人際關係問題感到擔憂,因而感到焦慮或緊張。學生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容易感到沮喪、煩躁或憤怒,有些學生因擔心無法適應新環境或達到學術要求而感到自信心下降。

行為狀況方面:可能會出現逃避行為,包括不想上學、拖延寫作業或假裝生病,不想面對開學後的壓力。有些學生害怕與同齡人交流或參加社交活動,減少與同學互動,表現出社交退縮。

開學後,孩子如果表達不想上學,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楊聰財建議,家長需要從生理、心理、精神、環境和行為等多個層面進行觀察和分析,好好理解孩子的困境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幫助孩子在新學期中調整生活作息和心態,收心並步入學習的軌道。

1.建立規律作息時間

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包括固定的就寢和起床時間,穩定的日常作息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效率,還有助於改善情緒和心情。

2.制定學習和活動計劃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學習和活動計畫,包括學習時間、家庭作業時間、休息時間和課外活動時間等。計畫具有彈性,確保孩子有足夠的學習時間,並給予適當的休息和放鬆,減少開學後的焦慮感。

3.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

營造適合安靜、整潔的環境,確保學習區域沒有過多的電子設備干擾。此外,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前準備好所需的材料、保持正確的坐姿等。

4.正向溝通與鼓勵

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正向的溝通,了解他們對新學期的期待和擔憂;孩子可能會因為新的課程內容或人際關係而感到壓力,透過積極的交流來支持孩子,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5.引導孩子設定目標

幫助孩子設立合理的學期目標,例如:改善某門學科的成績、參與某個課外活動或增強某項技能,不會讓孩子感到壓力過大,有可以對新學期保持動力和興趣,提供清楚的目標方向。

6.強調健康的生活習慣

健康飲食、適當運動對孩子的學習和情緒管理非常重要,應鼓勵孩子每天進行適當的體育訓練,並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這些健康習慣可以增強孩子的體力和專注力,更好地應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失眠

上一則

養生保健/排出1公分尿結石「痛得有如地獄」 醫師:平時多喝水

下一則

52歲婦人身體無症狀 健檢發現息肉竟是胃癌第2期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