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為何賀錦麗與川普都鎖定密州、威州與賓州?

MTA未來五年資金缺口 約578~922億元

科技大進化 恩智浦半導體技術長:打造機器人大腦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表示,半導體技術持續進展,未來有很大的潛力徹底改變生態系。(恩智浦/提供)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表示,半導體技術持續進展,未來有很大的潛力徹底改變生態系。(恩智浦/提供)

隨著半導體技術持續進展,恩智浦(NXP)半導體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表示,未來25年有很大的潛力徹底改變生態系,過渡到具有預測與自動化能力的世界。

Lars Reger指出,在很多演講中,每個人都預測顛覆性的改變即將到來,有趣的是,驅動創新的因素沒有太大變化。2008年是智慧手機元年,但其實每個人對互聯的需求一直都在,都希望生活在安全可靠的世界。如果能為人們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使用者就會為此付費,這就是商機。

那麼,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呢?他試圖帶領大家想像一起踏上2050年的旅程,到時候很可能大家主要使用再生能源,分散但連接良好,會是穩定的能源供應網絡。人們移動方式也非常不同,將是安全、高效、不同類型的車輛,具備不同的外形尺寸。

Lars Reger說,屆時影響所有人最大的轉變將是工作,簡單、瑣碎的工作可能都會消失,將步入自動化。到2050年時,仍在工作的人可能會主要從事照護工作,或在控制中心或任務中心來觀察設備運作。

同時,到2050年時,人們可能已不太需要主動管理維護自己的房子,房子知道什麼時候需要維護,會完全適應氣候、自行填滿冰箱,永遠有吃的,永遠溫暖。家戶也不再有門鎖的概念,大門可設定為只對家庭成員開啟,這就是可預測和自動化的世界所實現的無縫體驗。

再者,到了2050年,駕駛將可能會全自動化,城市裡有貨物運輸,有披薩外送、包裹快遞,這些行為約占交通量的60%,如果整個世界自動化,很多事情會發生在夜間離峰時段,不在高峰時段,希望屆時能擺脫交通壅塞的問題。

至於工廠呢?Lars Reger提到,工廠將變得乾淨且自動化,且工廠裡只會有維修人員,在外面的任務控制中心,以調度員、觀察員的角色坐在那裡,只有當機器人無法處理的問題出現時,才進行互動,其餘一切都是自動化進行。

Lars Reger強調,過去40年出現了很有趣的發展。從體積龐大、沉重到無法攜帶的電腦,發展到個別的桌上型電腦、筆電,還有智慧手機。

後來開始創建數位雙生,要將世界中發生的數據轉變為數位雙生,由數位雙生相互交談,相互最佳化,將專業知識帶回世界並做出反應。換句話說,必須喚醒周圍數十億的機器人裝置。

機器人在世界中感知環境,連接到雲端並獲取數據,它們會思考並試圖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然後將這個概念發送到機器人的手臂和腿上。如果能為機器人建立感知、思考、連結和行動,任務就快大功告成。但還需要安全保障,或用常人的語言來說,必須要有信任。

Lars Reger也認為,還有一個更大的挑戰,就是機器人不如人。例如2023年已有Level 3自駕車,唯一的問題是這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時速最多只有60公里。這些車需要更好的眼睛與感測器,可看穿雨、霧和雪;當我靠近我的車時,無需採取任何行動,汽車就會自行開門。或是即時了解前方十輛車發生的狀況,例如在前面幾台的車出現急煞,2毫秒後就會知道,在我看到前車剎車燈亮起之前就能做出反應。如果車輛可以偵測超過250公尺的障礙物,就可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時13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駛。

另外,目前聯網家庭已經發展,但音響可能無法與能源管理系統通訊,能源管理系統不懂百葉窗,百葉窗不懂電動車在哪裡。不過,未來透過溝通語言的統一,就會出現應用場景。

家裡的太陽能電池正在產生能量,然後打開吹風機,房子裡的能源管理系統知道這是一個2,000瓦的吹風機,會用5分鐘,可先關掉冰箱,因為冰箱可以保冷8小時,讓吹風機利用太陽能運行,之後再恢復正常運作。

Lars Reger表示,我們必須發明機器人的大腦,然後賦予卓越的感官。但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完成所有事情,這是一場生態系的比賽,需要產業參與者、學術界的研究、政治家的大量幫助,單靠一個國家也無法獨立完成。能夢想什麼,就能建造什麼,無法夢想的就不會嘗試。如果大家一起踏上旅程,產業界就會更有趣。

自駕車 雲端 電動車

上一則

荷香涼夏

下一則

捕蚊燈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