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挺以色列攻打伊朗核設施 批拜登錯了

拜登稱大選將會自由公平 但對和平沒有信心

治癒加州╱移民家庭缺乏「溝通」 兩代落差感大

許多華人父母移民來美國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因此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就自然落在了學業成績上。(圖片取自Pexels)
許多華人父母移民來美國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因此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就自然落在了學業成績上。(圖片取自Pexels)

志工Shyan Chao指出,儘管每個移民家庭的背景不同,但根據她的經驗,多數華人父母移民美國就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就自然地落在了學業成績上。當孩子達不到期望時,家長的言語和行為中就可能表現出失望,導致孩子的自我否定。

「這當然不是父母的初衷,而是對未來不同的期望」,Shyan Chao解釋道,受美國教育和文化影響的孩子們常問她,「父母移民來美國難道不就是為了尋找不同的生活方式嗎?」而深受母國文化影響的家長們,卻無法放棄自己的教育使命。

趙家玉表示,當孩子感到絕望並認為無論多努力都無法滿足父母的期望時,就可能會尋求逃避的方式,如暴飲暴食、自我傷害、酗酒,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父母的想法是什麼?

根據Shyan Chao的觀察,一些華人父母認為,過於寬鬆的教養方式會使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容易退縮,他們認為對孩子要求嚴格非常有必要。這些父母常說的一句話是:「雖然他們(孩子們)現在不明白,但將來會知道我這麼做都是為他/她好。」

一項研究在對兩個華人移民家庭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追蹤後發現,華人移民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往往以不同的節奏進行文化適應,並且有不同的期望,這導致了衝突、距離感,甚至是親子關係的疏遠。

從華人父母的角度來看,採用威權式的教養方式與家庭在主流社會中的挑戰密切相關。移民家庭在異國他鄉要面對身分、文化危機,以及全球化的競爭,他們渴望成功,擔心下一代衰落,因此相對嚴格的教養方式被認為是必要且合適的。

趙家玉指出,對移民來說,重視教育不僅是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也意味著將來擁有更多的機會;從生存的角度來看,教育是在一個新國家安家立戶、出人頭地的重要途徑。

如何處理親子差異?

根據Leo在青少年同儕小組中的經驗,當孩子覺得自己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時,常會採取消極應對的方式:放棄學業、拒絕社交和娛樂活動,甚至考慮極端行為,如自殘和自殺。而在父母看來,孩子的學業和性格似乎是毫無預兆地突然變化。

問題不在於差異本身,而是處理差異的方式;溝通是連接差異的橋梁。趙家玉指出,許多父母自認為了解溝通的重要性,並且經常與子女溝通。然而,根據孩子們的反饋,父母口中的溝通往往更像是委婉地「通知」。

「這當然不僅僅是父母的問題,親子關係是相互的。」趙家玉指出,有時可能是孩子的問題,他們認為父母不理性、無法共情他們內心的痛苦,並草率地下結論,沒有給父母改變親子互動模式的機會。

移民家庭 華人 親子

上一則

洛時精選/依法買地分割翻建出售 竟違憲

下一則

洛時精選╱摩天奢華公寓 逆轉洛市中心

超人氣

更多 >